美文网首页中国共青团网
淮阴工学院三下乡:人行好事不问前程,“好人精神”灼灼不灭

淮阴工学院三下乡:人行好事不问前程,“好人精神”灼灼不灭

作者: 冉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22:04 被阅读6次

          淮阴工学院三下乡:人行好事不问前程,“好人精神”灼灼不灭

     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120周年诞辰。在周总理的故乡淮安,有许多平凡的人坚定不移地传承恩来精神,行善举、做实事,不断为淮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7月26日至8月1日,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红跑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淮安开展了“以恩来精神为指引,走进新时代好人群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和实地调研的形式,了解“中国好人”、“淮安好人”的感人事迹,发掘恩来精神在平凡小事中的体现,探究恩来精神与好人精神的内在联系。

    追根溯源,感悟伟人教诲

    在这绿影拂面,荷香含情的炎炎夏日,我们与络绎不绝、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们一同前往周恩来纪念馆瞻仰周总理的遗容,感悟恩来精神,接受一番心灵的洗礼。

    小队成员来到周恩来纪念馆,追忆周总理事迹 

    荡漾于纪念馆的长廊厅角,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引人入胜。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祖国四化建设的发展时期,总是有周总理和蔼可亲的身影,他总是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指引着全国各族人民奔向光明。周总理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中展现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让小队成员们敬佩不已。

    深入走访,探寻好人精神

    小队成员在淮安市文明办的帮助下,有幸寻访到了四位“淮安好人”,分别是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庄召林村医;见义勇为、坚守安宁的陈甫警官、乐善好施、发挥余热的杨义春老先生和脚踏实地、诚心行善的杨玉琴女士。此外,杨玉琴女士带领的清江浦区爱心志愿者服务社更是遵德守礼类的好人群体做善事的大本营。他们虽然性别、年龄、职业不同,但是都有一颗柔软向善的心,都有广阔如浩瀚汪洋的博爱。他们用行动践行了“恩来精神”中甘当公仆、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将好人精神内化于行动,使世间温暖若三月阳、四月和风。

    兢兢业业,甘做百姓的孺子牛

    在寻访村医庄召林女士时,小队在路上风尘仆仆地奔波了近五个小时。后河村深处贫瘠之地,沿途的道路从平坦开阔的沥青大道变成水泥路,再由水泥路变为布满碎石的坑洼不平的崎岖小径。风景也从高楼大厦变为郁郁葱葱的庄稼作物。路途越难行小队成员想要寻访这位村医的心愿就越强烈,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深的牵绊在十八岁花一般的年纪就甘愿做后河村人民的孺子牛呢?

    到达时正值中午,卫生室没有一个病人,庄医生得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庄医生告诉我们,村里老人较多,子女都外出打工了。老人有时候来挂水没人送回家就自己亲自送,有些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也无人照料,自己就专程上门医治,常常是将老人家中的水烧好了、牛奶热好了再走。很多老人是三高人群,需要大清早就测餐前两小时的空腹血糖,于是庄医生就每天很早亲自去老人家中帮他们测。有些癌症晚期的病人,知道自己无望救治了,于是也就留在了乡下,庄医生说自己能做的也只能稍稍减轻一些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少受一点罪。

      小队成员与庄召林医生合影留念 

    扎根基层三十载,不是没有调走的机会,但都被庄医生拒绝了。“一想到村里那么多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如果自己走了,老人的心理寄托也没了,实在是不忍心”,庄医生道。采访到这里,小队成员心中的疑问有了答案。原来是爱和责任让这样的一只鹏鸟甘愿栖息于这狭小的一隅之地无怨无悔这么多年。

    庄医生以己之术,医人之心,身着白衣,不负“生命”信任重托;净化心境,潜心钻研,敬佑生命,独剩“救治”相携相伴。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好人精神”,正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日行一善,良心做事好平常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都生怕遇到蛇,行了好事不但无人感恩,自己还被反咬一口。于是,人与人之间有了一层层透明的隔膜,竖立起一道道寒冷的坚冰。人人都将爱心悄悄藏在心底,不敢轻易拿出来。但是小队成员此次寻访的“中国好人”杨玉琴不这样认为,她是行动的巨人,她觉得做公益已经是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不怕“蛇”,她只怕人心变得冰凉。

    杨玉琴女士是淮安市清江浦区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一直从事慈善爱心活动,她发起了“微尘行动”,创建了文明巡访团建设美丽淮安。

    杨阿姨从1986年就走上了公益之路。有天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小女孩被火烧成重伤。阿姨觉得小女孩特别可怜,心里隐隐作痛,几天都寝食难安。于是她开始一块一块地攒钱,等到终于攒到了100块钱,立马就寄给了小女孩。阿姨说“自己虽不能治好她外表留下的创伤,但是至少能安抚她受伤的心灵。当时只觉得能帮助她是最好的心愿。”杨阿姨也是从那时起就开始帮助一系列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重返校园。

    小队成员与杨玉琴女士采访交流 

    她不仅仅是贫苦孤弱孩子眼中的杨妈妈,她还是孤寡老人心中的杨闺女,亦是特殊群体心中的杨大姐。10多年来,杨玉琴他们的足迹遍布淮安市、县(区)几乎所有的敬老院,每周分赴敬老院开展爱心志愿活动,为老人们理发、打扫卫生、与老人一起过节,为老人送上节日慰问演出,已经帮助过2000余位老人。

    杨阿姨的人生就像一部传奇,帮助的人多到连自己都记不起,一个个濒临衰竭的生命在她手中起死回生、重现鲜活的生命张力。这些善举成为跃动在杨阿姨生命河流中的熠熠光点,并且每一小点都那样的不平凡,可以放大到人性的制高点。但杨阿姨却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将来仍旧会一如既往地投身到新的公益活动中去。做公益最忌讳的就是流于表面,只做形象工程。公益必须是踏踏实实地干实事,认认真真地负责到底。在她眼中,大家都是好人,自己只是一名先行者而已。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愧于好人这一称号,所以一定要言出必行!

    灼灼不灭,信仰与精神的传承

     在这七天的走访与调研中,小队成员在恩来精神的指引下深入新时代好人群人群体,接受一番心灵的洗涤。好人事迹折射出来的精神品质正是恩来精神在新时代背景的继承与发展。一个好人就是一枚火种,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小队成员们立志弘扬“恩来精神”,不断传承和 “恩来精神”一脉相传的“好人精神”,使淮安“爱敬崇善”的城市文化品德和文化熠熠生辉。

    小队成员于周恩来同志故居门前合影留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淮阴工学院三下乡:人行好事不问前程,“好人精神”灼灼不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fh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