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只剩保温杯和杞菊茶?这可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呢
民间有句谚语:三十不高成矮子,四十不富成穷人。说的是人到了30岁,身高是不会再长了,到了40岁,如果还不富有,那也富不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到了40岁,人生已成定势,以后的人生不可能再有多大变化了。
确实如此吗?日本的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他的《给40岁的崭新开始》一书中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生的巅峰应该是在70岁,40岁是一个最佳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一个崭新的开始。
松浦弥太郎是日本著名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高中未毕业,就只身远赴美国等地游历闯荡,体验最纯粹的生活。回国后一步一步的实现他开设书店的梦想,著有《本业失格》《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找到你的好感觉》等丰富作品。他曾经的梦想是在50岁退休,到大学读书。但后来看到年迈的双亲,改变了原有想法,认为能够持续对他人付出才是伟大的梦想。
于是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旅程,给40岁一个崭新的开始。他认为40岁是一个很理想的年龄,应该重新设立人生目标,赋予人生更大的意义。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做好几件事情: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检视自己的过去、减轻行囊再上路、从受转为施、保持精力和维持健康。
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一般来说,人到40岁,很多方面差不多都定型了,一接下来不太可能有什么显著成长或者巨大改变,往后的人生不过是活用至今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人脉继续活下去罢了。许多人爱摆老资格,凭经验办事,对新生事物兴趣不大。
松浦弥太郎认为一定要改变这种老气横秋的态度,毅然抛弃过去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尊严,面对今后的一切,保持着宛如闪闪发亮的一年级新生的雀跃心情。
如何能做到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呢?要减少对自己说这三种话:“我不做这种事”“抱歉,我不知道”“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呀,我现在很满足了”。这三种话的背后,反映的都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经验主义至上的心态。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就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检视自己的过去。找个相对安静的时间,好好的对自己20岁到40岁4的人生进行检视。你需要做一张年表。用一张纸画一条直线,在上面标出20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年龄,认真的回忆起自己在那个年龄里做了些什么,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事。在做这种回忆的时候,一定要诚实,不能因为与现在的观点不同,而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粉饰。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总结和回顾之后,你会梳理出在40岁之前,你已经拥有的和还未拥有的东西。
减轻行囊再上路。做完了检视之后,你需要郑重的跟你的以前做个告别:从现在开始,把之前的一切珍藏起来,包括荣誉、失败,他们代表的都是过去的成绩,而不是你的未来,从今天开始,你要轻装上阵。放下一切思想负担,挑一些必要的技能和永远如新生般的心态上路。你应该逐渐明白,与其追逐得不到的东西更应当珍惜握在手里的宝物。用心珍惜手上已有的事物并减少外求,“减轻行囊再上路”才是最好的。
从受转为施。作者认为40岁之前人是以“受”为多的,受到亲人同事朋友的帮助很多。到了40岁以后应该从“受”转向“施”,应该清楚的告诉自己施比受更有福,把对身边的人认识的人以及社会的付出定位今后的生活目标。
要定期探视双亲,带着”未来的自己就在那儿”的心情,努力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细节。唯有父母才能教给自己“关于生命”的珍贵课程。好好的观察、照顾父母,你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将来需要什么、该怎么做、有什么该学习的。
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中。个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齿轮,如果无法融入巨大社会机械的运作当中工作,是不会成功的,而人生也将行同空转。
保持精力和维持健康。40岁以后由于可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需要按照自己的步调,做真正重要的事情。要分辨什么是值得投资金钱时间能量在上面的。真正重要的事物要以是否能够得到有益的产权出作为判断标准。产出不一定是金钱,它可能是大家对你的信赖、信用、自身的想法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产出,要记得只做能带给自己益处的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4岁,想要活到百岁已不是什么难事。现今社会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快速得无法衡量。所以40岁,只是人生正午时候,正是热力四射的阶段。
我们除了要有保温杯和杞菊茶的养生意识之外,更应该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最好的状态来享受这个时代,让自己永远对新生事物保持好奇,保持学习的劲头,丰富人生的各种不同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