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卤蛋
这里是滴滴迷之操作的第17期
今天我们好好聊一下滴滴在5月份新华社曝光高抽成问题后,做了哪些平息舆论的骚操作。
最近几天刷到了一些司机实地测试抽成比例,得出了滴滴抽成并不高,大家说的百分之三四十只是主观错觉的结论。
但这点结论,我实在不敢苟同。
倒不是因为有些过激的司机师傅们,在评论区揣测的他们被滴滴充值了。
而是自从新华社曝光滴滴高抽成后,滴滴为了让大家觉得抽成并没有这么高,进行了一系列骚操作,暂时性降低了抽成比例。
所以他们从5月份以后测试的数据,并不能还原真实的滴滴抽成。
对于平台来说,想要降低抽成比例,无非两个努力方向。
要么降低乘客打车金额,要么提高司机收入金额。
显而易见,滴滴选择了让利给乘客。
但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让利乘客用的是优惠券,今天给你是情分,明天不给也是本分。
收放自如,主动权在滴滴手中。
而且降低打车价格,还有利于滴滴从高德、美团手里抢回流失的市场份额。
对于滴滴来讲,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可一旦提高了司机的收入,那就等于打了自己的脸,更重要的是,调高容易再想调低就难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质问,你说滴滴调高了对乘客的优惠力度,你有证据么?
不好意思,还真有。
老粉应该还记得,5月14日时,我说过会出去打一天的车,测试实际抽成。
当天一共打了10次车,其中3笔特惠订单都有优惠,优惠订单占比100%。
我向前翻看过往订单,找到了从去年7月份到12月份的8笔特惠订单。
不论是7.5的起步价还是170的远途订单,只有2笔订单有优惠,优惠订单占比25%。
而且这两笔优惠的订单还都是集中在9月份,不知道那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优惠来得如此集中。
没有什么比过往发生的记录更加真实,大家也可以翻看下自己的打车记录,看看优惠力度是不是不如今年五月份以后。
更加有意思的,是最近登录滴滴出行客户端,发现自己卡包内是没有快车和特惠优惠券的。
但当我想要打车时,还是有优惠券可以用!
这些素材放在一起,算不算足够实锤滴滴加大了乘客优惠力度的证据?
更别提最近被司机师傅们骂死的六月特惠月了。
所以,想测抽成的司机师傅们的确是好心,但现阶段真的难以还原客观的滴滴抽成。
不过资本都是要逐利的,没有高额的抽成,怎么能贡献滴滴2021年一季度13%的利润率呢?
等到过一阵子风声过去了,滴滴肯定还会回到老样子。
毕竟抽高抽低,优惠多少,对于滴滴来说,只是调整个系数而已。
如果您也认同我的观点,希望您能点赞关注转发评论,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