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会有人问我:你看书有用吗?
包括父母这么多年只知道我喜欢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东西。每次发朋友圈都会屏蔽掉所有的家人。我也不知道我去看书我去写诗有没有意义。可是我觉得去质问一个东西一种方式带着诘责。不就是很没有意义的吗?之前上高中的时候应该还是高一关于学理科还是文科和父亲有过一场争执。记得当时我歇斯底里的说:‘’我可以写作,我可以当作家。我为什么要去做自己的不喜欢的东西?‘’
父亲给我的回复:‘’还作家 作家有什么用?你写的东西给谁看?‘’从那之后我从未在家人面前说过这种话。我尽力不表现出来我能写字的天赋。大人们总是听不到人最本质的东西。人最本质的东西需要用心去感受,眼睛是看不到的。成年人是看不出来蛇还会吞掉一只象。
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
他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 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像不出这所房子的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后来我果不其然 毅然决然选择了理科。可见规则方法是由不实践的人制定的。孩子们的声音为什么大人总是会听不到。他们只能听到隔壁的阿三拿了奖学金,楼上的阿狗考了重点。孩子们微乎其微的想法他们是听不到的。这也不能全部怪责大人呀。因为他们是大大的人,怎么会理解孩子心里的种子是否萌芽呢。
慢慢我也就忘记我说过我要成为作家了。上大学之前我一直遐想大学的文学社是不是会很有意思。和一群可爱的人一起写文章写诗做学问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后来上了大学发现并不是说文学社就要懂文学,书法社就要了解书法。大家也没有时间去推敲炼词炼句。大家都忙着各自的事呢。可见名副其实比徒有其表更难。大一有一次投稿给一个蛮有名杂志。编辑问我:是否可以将长安安排最后死掉。(长安是我写过的短篇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他为什么要我这种问题我也很奇怪。文章为什么要迎合大众审美。大众审美难道就是文章存在的意义吗?我到现在还不懂。我也再没有回复他了。虽然自己不是一个作家但是作家该有脾气还是要有几分的。没有底线的作家文章是带有媚骨太素太俗,读起来毛骨悚然太无聊了。
后来也没有去投稿过了,太麻烦了肯定要改来改去。这个作家不做也罢。
大多数因为害怕自己并不是一颗明珠,所以就不敢去刻苦研磨,然后,又大致相信自己应该是一颗明珠,所以也无法庸庸碌碌地跟那些瓦砾之辈为伍。 我也不知道我所汲取有什么意义,可能他们在我未来工作里毫无用处。可是没有意义不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吗?所以它还是有意义的。可能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至于说读书写诗的缘由。因为你慢慢就会明白,为什么同一种感情会有那么多的方式去抒写。因为难忘的都是特别的,如果不去读书或者读诗,你还是只有用常见的词语来概括,一般没什么问题,但总有些事情,你会不甘心只用简单的词语来形容的。例如如何表达我喜欢应该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之前看刘心武有一次问他的学生“怎么告白”,有人说:“我爱你”。刘心武说:研究红学的人怎么可以讲这样的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就足够了。
再者久读诗书会有一种对于文章句子的固执。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我们都相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例如初中学过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和入的拟人修辞手法本就是极为绝美。以及文章的开头的起兴手法和托物言志就不用过多阐述。至于我认为古文最美的地方在于倒装句,倒装可以通俗认为是感叹句式。至于倒装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起承转合是一个汉语成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至于初中高中课本上所有的文言文不可谓中国古文上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当时的年纪所汲取接受的。至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赋没有入选课本已是一大遗憾。(西汉初年的贾谊的《过秦论》我觉得从严格意义上不算赋。但是贾公擅长骚体赋,著《吊屈原赋》《鹏鸟赋》。)
我的第一本启蒙书是《三国演义》。这么多年陆陆续续也买了七八本。正是由这本书我开始漫长的过程。后来也会接触各种书,野史也罢武侠也好还是说诗集或史记。都是不可或缺的摄入点,读书的意义我到现在还没找到。可能我最终不会用它去谋生,书不会成为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会成就我。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有人说,读了很多书最后都忘却了有什么有意义,我想,读书的意义大概不在于对于原文内容的记忆,而在于对一个人独立人格与独立思想的培养。这些独立的思想聚集在一起,就是哲学。说大一点古人把“立德 立功 立言”作为三不朽。宋代大儒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对张载的评价是“勇于造道”,赞扬他勇于求索,达到了对大道的体察。他之所以敢说出立心立命的“大话”,在哲学上还是交出了一份令人称道的答卷的。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无论我们处于什么身份地位也不影响我们去了解卡尔维诺 博尔赫斯 黑塞。
ps:正如我写东西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正是为了悦纳自己。正如不会有人看到这里,我的内心依然甘之如饴。如
果能看到这里谢谢。书还是要读下去的。
長风
2020.3.21.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