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闻客户端,这两天跳入眼球最多的是有关高考的报道,记得前两天一个视频在网上的观看量达十几万,是什么呢?一位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在查到自己的分数后,竟喜极而泣,跪地嚎啕大哭,旁边的父亲在不断的表扬着孩子,并且录下了这段视频。这位学生取得了好成绩,祝贺是肯定的,但同时不知为什么,心底深处传来阵阵刺痛。孩子!人生的路还长的很,如果仅因为一次高考就变得如此的大悲大喜,那么在人生其他的阶段又该是什么样的表现呢?高考永远都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它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很多的家长情愿或不情愿的被带入期中,所有的人都在瞄准高考的分数!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使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身上背的大山越来越重。他们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的眼睛里到底有没有诗和远方,我不知道,但我能看到的是他们在面对高考前的苟且。
N5的第1次开班学习就定了这样一个高热度的话题:“假如没有高考,教育会怎样?”四位导师在王胜博士的主持下,与我们这帮N师们开展激情澎湃的线上交流。四位导师,两位来自理论界,两位来自教学一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我们展开了一次关于高考的教育论坛。虽然主题在告诉我们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但是在今天激烈的讨论中,我发现我们其实依然在教育中观望教育。
柴主编和谢凡老师的分享分别从理论的高度为我们分析了高考的来源以及教育育人的目的。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于劳动力的急需,才产生学校的统一化培养及高考的选拔,高考选拔的人才确实在工业革命时期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社会从工业革命时代迈入信息化时代的同时,我们考试制度并未因此发生变革。在信息时代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人的发展,因为这是由信息时代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它要求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够适应不断生成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还用单一的分数来考核人才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生必将是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高考定终身的说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淡化。在看到网上如雨而至的高考喜报时,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高考的状元在从业以后是否可以成为行业精英?分数与学生的未来能否画等于号?未来的职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谢凡老师给我们抛出的话题是: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杀妻案、弑母案、跳楼案......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人到底怎么了?我们教育培养的人能否去应对乌卡时代的到来?当“变”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他们能否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中寻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寻得生活的意义,并且最终能够真正成为的社会的建设者!
未来需要的人才绝对不应该是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应该是通过我们课程多样化的培养,从而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知识、合作精神并且又擅长技术的人才。这些培养如何实现?唐校长和陈校长两位分别从教育的实践角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改变课程,改变评价方式,创建未来学校,使学生能够成为个性自由,善于协作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人成为人!应该让每一个人知道从何而来,去向何处?
在我们拿着望远镜或显微镜对准孩子们的时候,我想这个时候镜头应该发生一个180度的转变,让我们反观自己,我们教师!我们都知道改革是必然趋势,那么改,首先应该从谁入手?教师将是不二人选,如果我们不改?教育的制度如何落地?孩子的明天谁来守护?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创设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高考指挥棒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我们老师们只有在自己一线的教学当中,开始我们的变革,让我们用星星之火去燎原。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当下开始,从我们从事的教学开始,从设计课程开始,去赋能课程,赋能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