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读书为了什么?
家里阿姨和我闲聊,说起她留守在乡下的10岁儿子。她说她儿子成绩不好,有次和她通话时,忽然问她:“我不喜欢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我读书?”
如果这个问题抛给我,我会很愕然。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从小就被送入学堂,读书就像吃饭,已然是一生乐章里必备的音符。
我跟阿姨说:“那你有没有反问他一句,不读书你想做什么呢?”
身体要活着,所以要吃饭。精神要活着,所以要读书。一个人,除了要养自己的身体,还要养内在的心灵。
更何况,小孩子不读书,将来可能没饭吃呢?
每个人吃饭的喜好都不一样,各有口味,各有目的。有人吃饭为果腹,不饿着就行,这是本能。有人吃饭是应酬,未必喜欢,但不得不吃。有人吃饭,十分讲究,为活得更有趣味。
读书也一样。有人是为求知的本能,有人是为求有用的功名,有人则只是单纯为探求其中的乐趣。
阿姨孩子的诉说,我倒觉得更像是拿读书当借口。因为要读书上学,不能跟随母亲到北京,没有妈妈陪在身边,他心里苦。只是,他还小,还没有意识到,人生原本就无法完美,苦难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你根本无从选择。
但有个人,却从书中找到了对付人生苦难的良方,他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01 毛姆的阅读观:读书为了享受
毛姆在读书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写道:
“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我说‘几乎’,是因为我不想夸张到说阅读能缓解饥饿的痛苦,或者平复你单相思的愁闷。但是一些好的侦探小说和一个热水袋,便能让你不在乎最严重的感冒。”
但读书的用处,在毛姆这里,显然并非只是减轻感冒症状。毛姆是作家。作家爱读书,这是自然的。可若论起读书的乐趣,大概没有人比毛姆更坦率的了。他说:
“这类让人在阅读中难以产生阅读兴趣的书我没什么可说的。每位读者自己都是最好的评判家。不管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不管他们是多么一致地对一本书盛赞,要是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的话,你就不必去理会这本书。”
读书是为了享受阅读,你必须带着愉悦去读才行。
02 毛姆如何读出小说的乐趣
毛姆读小说,正是秉着他的“享乐阅读观”去读的。
他就像是一个在荒岛上探宝的人,手握放大镜,拿着藏宝图,一丛草、一根树木地去寻踪觅迹,享受着其中的探索之乐。读了作品的妙处,还要翻翻作家的私密,揣测推理出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再转回头思索他们是怎样创作的,然后用他特有的“毛姆式幽默”,将他那些精彩的发现公之于众。
与其说毛姆在用作家的身份读小说,倒不如说他是用了科学家的认真在剖析作者,用了心理学家的眼光在探索人性。关键是,他乐此不疲,并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乐趣分享出去。这倒是印证了中国那句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样的探索乐趣在书中比比皆是,随便摘取几个,你便能感受到毛姆独特的见解。
比如,毛姆反对将那些名作家神化。他用犀利的笔调,这样爆料名作家们如何出炉他们的小说:
“从他们自己说的话中,我们得知,这些连载小说的作者,甚至其中最优秀的,诸如萨克雷、狄更斯和特罗洛普等人也常常感到,一次次在截止日期前交出等待连载的小说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沉重负担。难怪他们要把小说拉长!难怪他们只好用不相干的内容使故事变得拖泥带水!”
再比如,毛姆是崇尚简.奥斯丁和莫泊桑的写作风格的。他大篇幅地摘录了简和家人之间风趣的信件,认为简言语伶俐、目光敏锐,幽默感也不同寻常。
“她发觉了人们身上的蠢笨荒唐、自高自大、装腔作势和假意虚情,却并不气愤或苦恼。相反,她感觉那些东西很有意思,这不得不使人钦佩。......事实上,就算是在她最有讽刺性的话语中,也没有什么恶意。她具有一种真正的幽默感,它的基础是细致的观察和一种坦率的心态。”
他写莫泊桑:
“莫泊桑的小说都很优秀。在我看来,他最大的优点是:不谈叙述技巧,故事本身就趣味盎然,甚至在餐桌上讲讲都是很吸引人的。.....他(莫泊桑)只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人,确切地说,是仅把自己看作一个以卖文为生的人。在众多优秀作家中,也只有莫泊桑一人如此。他不以哲学家自居,这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他所发的议论基本上都庸俗不堪、难以入目。”
读了这些,你就明白了:毛姆从性格上,和简、莫泊桑是同类的,同样的敏锐、幽默和真实。
在书中,他还写到了蒙田的怀疑论,造就了宽容的《蒙田随笔》;菲尔丁对人性自私的洞察,才让《汤姆.琼斯》充满了真实感和人情味;狄更斯对两位情人的感情“漂移”,是如何影响他的《大卫.科波菲尔》的;艾米莉.勃朗特如何将自己分裂成两个人,将他们投射在两个主人公身上;以及司汤达的自卑、福楼拜的“性冷淡”、托尔斯泰的信仰剧变等等。
所有这些乐趣,毛姆都用讲故事、写小说的笔法,让你随着他的描述,一点点地看清作者,领会作品,悟出人性中的光辉。
03 艰涩如哲学,毛姆也能乐在其中
毛姆并不单纯地在小说中找到乐趣,即便是艰涩难懂的哲学,他一样乐在其中。
他读叔本华、黑格尔、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休谟、霍布斯、贝克莱、康德等等哲学家的作品,一个接一个。但他并不是批判性地读,而是像读小说一样,寻求刺激和愉悦。
他不是为了得到指引,而是为了探寻人性,审视不同作者所揭示的不同自我,在这些理论的背后,看到每个哲学家个人的特质和某些怪异之处。
“当我追寻普罗提诺头晕目眩地从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哲学世界中穿行时,我是如此的欣喜和愉悦。我因笛卡尔的言语之简洁为他折服,尽管我知道他在合理前提下给出了荒谬的结论。阅读笛卡尔的作品就像在澄澈见底的湖中游泳,那晶莹剔透的湖水看起来如此清澈。我认为初读斯宾诺莎的作品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阅读体验之一,他的作品让我心中有一种庄严而欢欣的感觉,就像仰望一座连绵巍峨的山脉。”
就在你觉得他似乎要一本正经起来时,他却说:
“我潜心阅读一部部令人生畏的伦理学巨著,得出结论后,给自己编了一句自勉的格言:“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只是别让警察盯上。”
精细的考证,出人意料的小说笔法。或许,这正是毛姆读书随笔的魅力所在。
04 结语
总有人说毛姆毒舌、刻薄,八卦那些文学巨匠不留情面。但我却觉得,这正是一个评论家应有的率直。更何况,毛姆并不是随意地在爆料,而是用了十足的认真,来对待他的每一段文字。
就拿这部书的第二部分来说,所辑录的14个作家及其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两万字。毛姆并不仰视这些声名远扬的伟大作家,而是对作家一生进行了多方考证,客观而形象地还原了他们的生平、性格和生活。对他们在遭遇不同人生境遇时的心理,都细致地进行了合理推测。
不能不说,没有十足的幕后功夫,绝然写不出这么精彩的所谓“八卦”。
最后,让我们用译者罗长利在序言中的这句话来结束这篇书评吧:
“聪明的作家没有他深刻,深刻的作家不及他有趣,有趣的作家又不如他深沉。”
一个值得欣赏的人,一本值得阅读的精彩随笔。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