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毕业的原因,奔着躁郁症的表现去观看《一念无明》,电影对症状的却是极之简单而过,即使描写是有益于治疗食物也很奇怪:说是黑巧克力有帮助,可余文乐却是跑去狂啃士力架,这也太扯了吧?)?!别逗我好不?!这是哪的黑巧克力?士力架给增加能量?!(不过 这部电影还是十分推荐看的)
怀着这种得不到满足的情绪,分享下《火柴人》过过瘾。本来是想着诺叔的《搏击俱乐部》的,人格分裂症还是,太过于激烈啦。还是选个,跟躁郁症级别差不多,比较轻松点的强迫症。
火柴人,matchstick man,在英文文化里,比喻一些骗徒高手即使手里只有一盒火柴也能夸得它金贵无比,让你心甘情愿掏钱。
烂番茄上评价82%的新鲜度片中刻画骗子罗伊的是尼古拉斯·凯奇,(这位中国的老朋友,想想就扼腕,曾经超喜欢的演技派佼佼者,更是商业、艺术片都玩得开,偏偏现沦为烂片王的死结循环中,一个的人财务不规划好,又多次离婚真是找屎。。。。。)
这个靠高智商吃饭的是个有俱旷症,俗称见光死,一见光就失常,抽搐痉挛,瞳孔扩张,脑袋也抽筋
极度洁癖,重度强迫症病患者:开关门户总要重复三下, 开关窗户总要重复三下,one,two,three每天起来必须走到窗户看看游泳池是否干净,见到有落叶一定要去捞起,内裤都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见到地毯有一丝不顺一定要去抚平,家里一堆清洁剂,清洗每天只吃同一种的鲔鱼罐头,丧心病狂到戴手套冲洗还要用保鲜袋装起来再扔进垃圾桶。(这么爱干净的男人只是有重度强迫症的。。。。。)
他的徒弟、合伙人弗兰克到他家穿鞋踩到他的地毯,弄脏地毯,拿电话去搽屁股就病发无法呼吸,恶心到吐:气喘不顺如哮喘病人
不吃药不行,去见新的心理医生的那段对话让人发噱,一上来就叫开药,谈话就免了。看到那表情,你是狂笑不止的
两人互相哔哔发现有一个特点,不少老外拍心理障碍的题材,他们不是以一种很沉重很黑暗的,哭爹告娘的,世界末日的心态来拍摄的。无论是《火柴人》,还是《搏击俱乐部》都以一种调侃、诙谐的形式去描写这些病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得了心理疾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不是又能解释就是中国人生活得比较压抑的原因?看待问题呢,也是比较严重性的。 所以余文乐的阿东从青山出来,即使他已被鉴定痊愈病好了 也要被标签化,一日得病永远是有病的,连自己的老爸晚上睡觉也要在枕头边放着铁锤防备着……
中国文化都提倡中庸,什么都不要说得太白,强调很多东西都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上似乎满开放式思维的………… 其实可能更像是的是画一个圆圈在固地自封,比如你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就应该是中国人的思维。 又或者说你是在某一个圈子里面的你就必须适应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要不就是异类。真是可笑,谁规定的一定要去适应?一定要有这样的思维吗?很多人表现的所谓“中庸”也并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他自己认为别人希望的,其实内心深处纠结得想抓狂。就像《喜宴》里李安说的:由于五千年的性压抑,才有婚礼上各种恶搞新人游戏和大闹洞房等;到底是思想淫荡还是行为放荡??
实际内心已经想哭得要命了,还要逼你笑脸相迎(就跟阿东的未婚妻去教会一般,一个劲地分享自己'要'去宽恕那个她厌恨到极点的男人,看似救赎实则雪上加霜),无稽之谈,悖论人性。人总要有个宣泄口,天天鸡汤、打鸡血般的就是变相的压抑了……
anyway,跑题了,说回电影,就像《一念无明》亲人对心理障碍的病人帮助很大,罗伊听从心理医生找到自己一直不存在的女儿安吉拉
上面这话真是神翻译,也是里面经典台词,出现两次,第二次在结尾女孩闯入他的住处打乱他的生活习惯,两人相处越来越好,培养出感情,他甚至跟她讲述行骗是一门艺术:“你就是要推销你自己“,是不是很熟悉的台词?!在一堆的成功学、销售课程,书籍上出现次数N的N次方。
行骗艺术 教她骗到钱又叫她还钱给给人家他越来越在父亲这个角色里得到满足,还让安吉拉参与和徒弟一起钓大鱼的行动,看似是老千去骗人的故事,实则很反转;是骗子给骗子设了局,弗兰克盯上他银行保险柜里的英镑美金,全部卷走留下一叠美炒给他作纪念;被徒弟合作伙伴出卖了,也够悲催的。。。。。
一堆英镑和美钞~~~当然,女儿,心理医生,大水鱼什么的都是假的。剧情反转,确也合情合理,罗伊本来就是一个有底线的人,内心还是认为骗子行业是不对的,为这事而惭愧,心里是谴责这行为的,但他又不断地说服自己行骗是一门艺术,骗子生涯使他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一丝不苟,心理极度恐慌、压抑造成他强迫症,怕见光,也不想接触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旦他脱离这种生活甘心做个地毯推销员,他的心理疾病也就不治而愈了,用一堆钱去换心安理得。
干坏事时,要问问自己是否那种心理承受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汉尼拔这样的怪物,没有任何社会道德标准、心理负担的。多嘴说句,有木有觉得心理变态的都是男人多?而且多半是因为受家里的掌权女人极端对待:野牛,红龙这些变态杀手都是因为母亲、祖母的虐待;就连一美分裂的24人格也是源自母亲非常人对待,阿东也是母亲的极度厌恶唾弃。。。。。
电影对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影响的理论还真是贯彻到底,就连国内的成志红写的“”原生家庭”也是一直叫嚣着······
感觉像一种推卸,人的性格形成多方面,但重要的还是自我本身这个主体怎么抉择,就像催眠,你如果不是易受体,人家怎么也催眠不了你;别把心理医生想得多么神奇,结果还是在于你是否心甘情愿。
生活每人都有交叉点,之后还是你走你的康庄大道,我行我的独木桥··········
又一部大叔与萝莉的故事~~OK,喜欢的微我回复“火柴人”
Ta-ta
欢迎关注我的:诗影亮画
微信公众号:SYLH066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