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苏敏兄赠送他的书《我的右眼没有泪水》,在此深谢!谨以此文,献给苏敏。
白血病是你的亲身你,这种创伤在心理学上称之为PTSD,你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写去逐渐缓解创伤,以此推开对死亡的恐惧。毕竟写作最能平衡人的内在,调节人的情绪。一
认识苏敏很多年了,他是我的文友。
所谓文友,就是偶尔能讨论一下写作的朋友。理所当然,我阅读过苏敏很多文章,包括草稿及修改稿。他很多作品都涉及他的白血病史,有时我难免说“都写八百遍了”。八百遍当然是夸张,但他真的总会忍不住在不同的主题中反复提及,可能是一种无意识行为。自我曝露是一种痛苦的事情,尤其以裸呈的恣态(散文的非虚构性质导致),我以为。再者,反复提及,会让作品同质化,还是我以为。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我认识苏敏,并不理解苏敏,只是站在文学的高度去看待作品。白血病是苏敏的亲身经历,也是他心灵创伤,他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写去消解死亡阴影。
生而为人,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当然是死亡。像我这种身体健康,吃嘛嘛香的人,偶尔患个头疼脑热都是生活中大事了。死亡,仅仅是个话题,假装沉重的话题,心中云淡风轻。苏敏与我们不同,他曾与死神比邻而居,在生命的临界点,在生与死的钢丝绳上摇摇欲坠,他触碰过死神的手掌,也洞见过死亡的深渊,更明白恐惧的滋味。对他而言,活着便是高贵。
草虫尚且争春秋,何况是人。二十几岁的苏敏躺在医院里,面对医生宣告只有四十天的生命时,觉得深陷泥沼,惶惑、不安、恐惧、不甘、就这样沉沦吧,每一天都是煎熬。所幸,他没有真的沉下去,他熬了过来。活着便是高贵呀。医院只能治病,不能治命。对于升斗小民而言,贫穷是病,更是命。一场大病,足以致命。继续当老师?那点微薄薪水如何应对高筑的债台?何况还有渐渐老去的父母,渐渐长大的女儿。苏敏带着孱弱的身躯上路了,走上了改命的路,在生活的洪流中颠沛流离,挣扎奋斗十几年。送牛奶、摆地摊、投简历,各种面试、各种委屈、各种妥协、自我充值、不断晋级,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
经济危机与身体警报解除了,直面过死亡的人怎么会没有心理创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范德考克先生曾说,写作最能平衡人的内在,调节人的情绪。恰好,苏敏读师范时就爱写作,他没有因生活压力放弃爱好(这个爱好成本低)。周末的许多时光苏敏回到出租屋打开电脑与文字相拥抱,用文字缓解心理压力,用文字抵抗生命孤独,彻底从命运的泥沼中爬了出来。泥塑淬火终成为陶器,散发着温和的釉光,一如扉页上苏敏的照片一一身材依旧单薄,搭着围巾站在河边,笑得春山春水。
二
《我的右眼没有泪水》或许不是最优秀的散文集,却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它有生命的痛感与粗砺,亦有生命的温度与韧度。文集分四个小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