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上班,一个字:累。不过今天下午我独自值班,反而不是特别忙了,大概是最近天气转暖,病号也少了许多的缘故,遂得空偷偷翻了几页书。
书中作者说人的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通过锻炼可以得以加强,经过训练大脑就能过以极快的速度大量地吸收信息。
如果想要提高阅读时的记忆力,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记忆。掌握文章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语言上的层次和段落。最后,还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否则,暂时记住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
想要保持对文章内容的长期记忆,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一)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的形式记录文章的概要、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在做笔记时候,要积极思考,想法越多,记忆就越深刻。
二)找关键词
可以用划线、点、圈或者颜色等符号把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标出来。一方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另一方面还方便以后的复习。
特别注意哈:
一个段落只能标出一个关键句子,一个句子中只能标出几个关键词。
三)做批注
在书中做批注,表达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你对作者观点的态度………这些批注可以加强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是方便以后的复习。
四)提问并回答
在读文章之前,先问问自己想了解哪些问题,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阅读时候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记下来,或者在书中标注出来。加深记忆。
五)图解
首先把文章的主题写在一张纸的中央。
然后从主题引出来几个主要分支,描述文章的主要论点。
其次,从每个主要分支引申出次级分支,描述支持每一个主要论点的分论点,再下一级分支,描述支持每个分论点的论据。
最后,借助关键词、图形和符号,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囊括到一张图中,还可以用颜色或者图形表示出其中的重点内容。
六)做索引
首先,将一张纸对折,左边写概念,右边写定义。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要研究的概念,就把它写在左边,并写下介绍这个概念的关键词。
最后,把这些卡片整理好,放在文件夹相应的科目下。当我们阅读同一主题的其他书籍时候,可以把卡片拿出来,把新的信息填写进去,并进行比较。
作者还说,阅读有四个不同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只能达到基础阅读这一级,我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未必能赶得上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而后三个层次是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应该到达的。
加油吧,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