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性的视角透视《老谋子司马懿》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是对金庸、高阳等历史小说作家最好也是最高的评价;以历史为元素来构思小说,以小说之思来重构历史,虚虚实实构成了二维的向度与路径,正如现实生活一样,我们在注重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不可避免会投射之中,烛照出一个人整体的风貌,创作依然,作者呕心沥血之作品,必然反映出“一体两面”的维度与向度,直达作者所要的“彼岸世界”。
秦涛的《老谋子司马懿》看似是一本普通平常的人物传记,然而传记背后的历史却会层峦叠嶂地涌现在你面前,让你诧异惊叹;貌似戏说历史,运用得体的网络语言诙谐幽默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调遣文字的功底与能力,这使人不得不联想到中国灿烂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史话类读物是中国小说的前世今生,四大名著脱胎于此,使我们看到优秀文化顽强的辐射力和依附性。
然而,小说家云,不可不谓“虚构”,此乃艺术之要义,更是文学之翅膀。 全为“虚构”,失之底蕴不足;全为“真实”,失之枯燥乏味;非纪实和虚构,构成了当下文学的热闹场景,争论在继续,尝试仍在前行,不断较量,较量的结果是彼此吸收对方的有益成分壮大充实自己,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老谋子司马懿》是什么样子,会是什么模样,阅读期待正成为读者辨别书籍良莠的试金石……而人性,正是作者解读的一大突破口,秦涛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你体验到三国之最大枭雄之司马懿的可爱可恨之处,这是历史不能呈现给你的另一个世界,人性的多变与多彩,才是本书的阅读带给您的意外之获。
《老谋子司马懿》富有东方神秘文化之魅,这从本书的章节可以窥一斑知全豹:潜龙勿用:初入仕途,司马懿先隐后等;终日乾乾:他搭上了曹丕这把登天之梯;或跃在渊:谋国先谋身,韬光养晦是上策;龙战于野: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龙战于野:抱持“告成归老”之心态;飞龙在天:朝堂之争,离不开枪杆子;亢龙有悔:有些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
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极富有神秘色彩和数字学意义,这和现代数字时代何其相似。秦涛,作为一名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博士,写作《老谋子司马懿》和他的《黑白曹操》、《诸葛亮之道》以及《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等著作表现出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和探究精神,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易经到道家,从现代网络化语言到历史考证考据的引述,这和台湾作家高阳的历史小说,有相似的地方,在不背离历史的基础上,“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创造了中国历史小说的新类型。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说,“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金庸曾评价,“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从这个角度看秦涛,确实想从历史小说写作中闯出一条新路来,看来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值得进一步探究并加以发扬之……
整体上看《老谋子司马懿》,说它是通俗历史读物,却有诸多考证和引文;说它是学术著作,但却读来通俗有趣,没有那种艰涩难读的味道。更难能可贵的是,秦涛不仅有史才与史学,而且有史识。在其“后记”中,作者《历史之中的人性,照亮人性之下的历史》,在我看来更是解读此书的一把钥匙,字字珠玑,堪为文眼。科林·伍德在其 《历史的观念》重申:历史乃是过去在心灵中的重演。秦涛还原历史,特别是三国历史,采用了小说之笔法,可谓精当至极。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民间是两个对立的角色,这是一种模式化的解读,是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在作者秦涛看来,这是他们选择的结果,更是历史时代选择的结果,也是他们各自选择的结果:
“诸葛亮一生力矫时弊,以正道自勉,以公德为先,最后个人的实业以失败告终,留下千古遗恨;司马懿一生顺应时势,以权谋求存,以私德立身,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喜剧收场,为子孙开创大晋江山。”
这种疑问不止是一个中国人的,这种探究在学术领域会永远研究下去,无疑秦涛的《老谋子司马懿》在人性之下的历史探究中研究司马懿,研究三国,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可喜可贺,更值得研究!
学术研究需要开掘,更需要开拓!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新野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文学评论者。多年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东莞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安徽文学》、《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香港文艺报》、《永平回族》、《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刊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