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是互联网和教育行业结合的产物,也在近几年迎来了资本方的密切关注和巨资注入。
以我现在的理解,K12方向通过直播互动的形式上课,以暑期招生为重点,利用免费体验课将学生或家长用户做第一次转化。
然后再提升续费率,最终产生收益。作为多年的用户产品PM,我看到现在还是以“班”的形式在招生,若想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直播课程。
在传统教育中,这是固定且沿用至今的模式。同样的模式放在线上,会遇到哪些问题吗?比如:
1,孩子在家上课,突然有事要带着孩子出门怎么办?
2,因家里因素,孩子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方便直播上课,但没有符合的课程档期,怎么办?
3,孩子上直播课期间一会喝个水,一个吃个水果,不专心,怎么办?
4,……
上面几个问题其实在传统教育里是可以解决的,那就是:必须到教室中学习。用一个封闭的环境让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专注的学习。这个原理就有点像看电影,有条件的人还是喜欢去电影院的。一方面是因为硬件设备优秀,效果更好。还有一个方面是因为可以“强制”的沉浸在影院里专注的欣赏电影。我就属于后者,在家看电影的时候太多因素阻挡我欣赏剧情了。
但在互联网环境中,我们有没有新的解决办法?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本,那在教育领域呢?这里我有一个假想,希望跟各从业者们讨论下:我们可否把“班”拆开,以“学生”为最小单元来进行授课?
举个例子:孩子A报了暑期课。根据备课安排,A一共要完成7节课。但是可以允许A本周上第1-2节,下周上第3节,再下周上第4-5节,再下周上第6-7节。抽象出来就是:我买了暑期课,要完成7节课。我只需要在整体暑期完成所有课程即可,至于上课具体时间,由我自己安排。
这种安排从用户的角度,时间更放的开,安排可以更灵活,选孩子状态和家庭环境好的时段来学习,可以提升一部分体验。但这也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教师资源如何分配?借鉴某互联网健身产品的案例:如果要上某节课,可以根据课程表提前预约上课。
预约达到一定人数即可开课,允许临时到场。这样的话,平台如果发现某节课的上课人数不足,可以宣布延期。当然在海量用户的基数下,这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比较少。但对学生来说,这无疑极大的方便了自己对上课时间的安排。
而且平台方也可以根据预约的时间,分析出在线教育的黄金课程时间,从而做出策略方向的调整。再延伸一下,有人可能会说这种打乱式的安排,不利于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或“因材施教”。
作为平台方来讲,我们可以把学习上课的表现和答题的情况做统一分析,得出学生的综合分数,同时列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虽然老师不同,但是学生的档案是不变的,供老师们参考。
最后,向教育从业者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