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来说,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
佛教经典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
苦圣谛
什么是“苦圣谛”?佛陀这样解释:
“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
简要来说则是除了渴爱之外,三世间地的一切法都属于苦圣谛之内。
集圣谛
“集圣谛”也称为“苦集圣谛”、“苦因圣谛”,即相等于贪心所的渴爱(taṇhā)。
“此爱是再有,与喜、贪俱,于处处而喜乐,这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通俗的说就是:集圣谛是指“爱”,这“爱”将导致再次投生,这“爱”伴随着欢喜和贪婪一同生起,无论在哪里有自己的生命,即会喜乐于其处;
这“爱”可分为三种:欲爱(kāmataṇhā)、有爱(bhavataṇhā,渴爱生存)及无有爱(vibhavataṇhā,渴爱断灭)。
灭圣谛
“灭圣谛”也称为“苦灭圣谛”。苦灭圣谛只有一法,即通过去除渴爱而证悟的涅槃。
“即是那种爱的无余离贪、灭、舍弃、舍离、解脱、无执着。”
道圣谛
“道圣谛”也称为“苦灭之道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趣向灭苦之道圣谛是八圣道分。在四谛的教法里,这是在四出世间道心里生起的八道分心所。当知在菩提分一篇里的八道分可以是属于世间或出世间法,但在四圣谛教法里,它们则纯粹属于出世间法。
“诸比丘,何谓导至苦灭之道圣谛?此即八支圣道,这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