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唐在一个视频里面讲述,他是如何训练自己不生气的。
他的做法是,在任何时候,跟任何人打交道,只要自己生气了,那就是自己输了。
这个不生气的训练方法,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
对一件事物、一个生活习惯,如果是自己真的想要的,那么一定会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去 尝试。
这就是刚需。
关于生气,谁的损失更大呢?
答案是自己。
既然自己的损失更大,那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生气是面向过去。
既然都是过去的事情,为什么还不肯放过呢。
叶倩文歌曲有几句歌词很好“让过去过去,都不必去追”。
任何过去的了的,都是既成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
唯一能做的,只有接纳。当然接纳很难,因为有的结果不是自己喜欢的。
然而,就算结果不是自己喜欢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既然发生了的,也与自己有关的,肯定就是自己做的选择的结果。
既然是自己做的选择,结果又不喜欢,那这能怪谁呢?
难道这个时候就用生气来取代当下的情绪嘛。
如果是这样,那‘将来’也继续受坏情绪的影响了。
不妨换一个未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从未来的某个时刻来看,所谓的生气,不过是过去的了的当时个某个情绪。这个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过去的‘过去’的某个选择导致的结果。所以做好选择,能避免坏的结果的产生,这样就能少生气,少生气就能减少自己的损失。‘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当然,还有要考虑的是生气的体质。
有的人,天生就是容易动怒的。体内荷尔蒙的分泌是不受大脑思维影响的。但受情绪的影响。
生而为人,是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当时在做什么的。
所以,一切让自己情绪波动厉害的,或者产生坏的情绪的行为举止,自己都是要随时警惕的。
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是能比较好控制自己情绪的。
从而,减少生气的次数,能让自己的生活获得更多的正反馈,也能有更多的正能量。
因为,这些好的方面,都是不断叠加的。
每天进步一点儿,时间的推移,就能进步很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虽远,行则至。
这是一个对自己有更多了解的过程。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刚需,还有自己的规划、目标,这些都很清楚了,就会要不断的去实践。
这个过程中,坚定自己的初心,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气概和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