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

作者: 半池清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22:16 被阅读0次

明武宗在荒诞中结束一生。

读道德经,修人生事。老子认为圣人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不居功不自是只有做到无为淡泊不居功自傲才是真正的圣人,如果自恃有功肆意妄为,绝不会有好下场。

今天咱们来讲明武宗的故事。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嫡长子,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他15岁即位,生性贪玩,好动,坐稳龙椅后,便废除了上清宫和文殊坊等侍奉皇帝的内官,以减少他们对自己行动的限制。

按照明朝的祖制,皇帝每天都要听经筵,但是明武帝总是以各种借口逃脱,根本就没有听过几次,后来他干脆连早朝也不上了。诸位大臣见这位少年皇帝如此怠政便轮番上奏,但是他始终听不进去。

明武宗不但不听朝臣的谏言,反而专宠一批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及江彬,咸宁的刘瑾是武宗朝的太监,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武宗的信任,后来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刘瑾阴险狡诈,排除异己,朝中很多政治大臣都遭到他的迫害,此外他还以各种名义威胁别人向他进贡,没有向他进献钱财礼品的就会立刻被他逼死。没有人不痛恨他,也没有人不惧怕他,所以大家称他为立皇帝而称武宗为坐皇帝,后来刘瑾失势,明武宗开始专宠钱宁,姜斌二人,姜斌等人为哄武宗开心,不但为其建造豹房,供其淫乐,还迎合武宗好大喜功的特点,多次鼓动其到边关带兵打仗。。

姜斌是武宗后期最得宠的佞臣,他曾向武宗吹嘘边军如何骁勇善战,引诱武宗将边军与京军互调,借以巩固自己的势力,明朝祖制规定边军京军不许相互调换,这是因为如果边军虚弱,蒙古就会趁机入侵。如果京军虚弱边军就会成为朝廷的祸患,这是为加强皇权而制定的制度,武宗不顾朝臣的反对打破祖制宣布征调边军入京,设东西官厅由姜斌许泰统帅。此外,姜斌还鼓动武宗到西北地区游行,这对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来说的确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万世不拔之功。

正德十二年十月武宗终于迎来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这一天武宗得知蒙古小王子率领部队袭扰明朝边境,武宗心里暗自高兴,他亲自布置军马,准备与小王子一决雌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应州之战,应州之战进行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赶到后亲自率领大军组织援救,这才解了民军之危,武宗与蒙古军在边境地区进行了100多次战斗,战斗期间,武宗与普通市民同吃同住。(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功成不居

    明武宗在荒诞中结束一生。 读道德经,修人生事。老子认为圣人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不居功不自是只有做到...

  • 张良功成不居

    战国时的张良,原是韩国人,祖上为贵族。秦灭韩后,张良一直图谋恢复韩国,于是结交天下豪杰,曾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但没...

  • 功成不居 知荣守辱

    李鸿章在取得对台大捷之后,慈禧老佛爷准备赏赐他,他心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现在已经出尽风头了,这个时候应该保全自...

  • 功成不居,是以不去

    《菜根谭》的智慧(十八) 《菜根谭》有语: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

  • 赞友人

    曾为苍生付辛劳 功成不居做渔樵 荣华富贵何足道 淡饭粗茶乐陶陶 写于1998年夏

  • 功成不居2019-05-06

    (晓其文、悟其语、通其思、不问道,今道已非老子之道) 功成不居,是以不去。世间几人能做到?做得到做不到且另当别论,...

  • 《道德经》成语

    玄之又玄,功成不居,和光同尘, 天地不仁,天长地久,上善若水, 金玉满堂,功成身退,目迷五色, 宠辱若惊,视之不见...

  • 语c古原女皮将军人设。

    人设 姓名:许令秧 年龄:花信年华 性别:女 性格(20+):克己奉公,严以律己。百伶百俐,功成不居。落拓不羁,傲...

  • 人类的大智慧――《道德经》

    成语 功成不居 解释 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 第二章:“为而弗...

  • “至人”“神人”“圣人”是一种什么境界?

    “至人”“神人”“圣人”是一种淡泊名利、功成不居、兼济天下的境界。到达此种境界的人,对待众生一视同仁,时刻谦虚谨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功成不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u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