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眼里的张进十四—一个有温度的人

我眼里的张进十四—一个有温度的人

作者: 梦梦一一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7:19 被阅读0次

    相对于他写的抑郁症文章,我更喜欢他写的关于亲情友情有烟火气息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我看到他是一个心底柔软、有温度的人。

    我眼里的张进十四—一个有温度的人

    一 他与父亲的关系很疏远

    在2017年父亲节的时候,他把以前一篇名叫《拥抱》文章,发在《渡过》公号上,看得出他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他的父亲是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人,曾得过国民党治下的全国青少年作文比赛第二名。1957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苏北农村。父亲恃才傲物,在外受了气,就回到家里发泄,动不动暴跳如雷。小时候的他很敏感,紧张的家庭气氛让他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内心对父亲很抗拒。十六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远离了父亲和家,觉得轻松了很多。后来选专业、工作、结婚这些大事他没有和父亲商量过,都是事后告诉家里的。渐渐懂事之后,见到父亲,他也是毕恭毕敬的,亲近不起来。有一次他带儿子回家,午饭后躺在床上睡觉,父亲进来了,他“腾”地站了起来,父亲看他这样,赶紧说:“你睡你的,没事。”他继续躺下,可觉得浑身不自在,改躺为坐,最后还是站了起来,父亲只好说:“我走,你睡吧。”当儿子出生后,他回家的次数多了,才和父亲能够心平气和地说话,也渐渐理解了父亲,少年时的怨恨也逐渐冰释。当父亲病情危急时,他衣不解带陪护了15天,但始终亲热不起来。卧病期间,父亲很想和他握握手,拥抱一下,但是他做不到。临终时,父亲闭着眼睛,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来,他握住,父亲立刻也使劲握住,久久不放。最终他从心里接纳了父亲,但与父亲的心隔山隔水,距离很远,无法拥抱。

    我眼里的张进十四—一个有温度的人

    二 他非常爱儿子

    父爱如山,很多时候,父亲对孩子的爱是含蓄深沉的。可他在文章里面多次提到儿子,毫不掩饰一个父亲对儿子热烈的爱。

    在《黑白分明的新闻—邵氏“弃儿”编辑札记》里面,他写了儿子几次有惊无险的跑丢经历,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头皮发麻。“第一次大约是儿子三四岁时,地点是离家不远的柳荫公园。夏天的傍晚,游人很多,一眼没看牢,不见了。我在公园里无方向地奔跑,呼唤儿子的名字。估计在其他游人眼里,我当时和疯子无异。后来听人说,公园南门有个小孩。我飞快跑去,一眼看到儿子若无其事地坐在门口的长椅上。还有一次,是去地坛游泳馆接儿子回家。人挤人,我走得太快,一回头,儿子没跟上。我赶紧返回,里里外外寻找,直到人走光,空荡荡的游泳馆门前,只剩下我一人。门卫建议我报警。我刚拿出手机,家里来电话说,儿子自己找回家去了。最惊险的一次,是一个夏日的夜晚,在厦门的一个广场上。我和老婆坐在草坪上休息,儿子去追一个气球吊篮。一转眼,儿子消失了。广场很大,我从这头跑到那头,呼喊的声音都不像是自己发出来的。不知道奔跑了多久,自己都绝望了。终于,在广场的最外缘,看到儿子正对着车水马龙的大街发呆。我冲上去一把抱住,儿子也大哭。最后一次,是在上海的豫园。也是人太多,一步没看紧,不见了。不过这次不太怕,因为他已经上了小学。我找了一会没找着,就去广播站求助。随后听到大喇叭响起:“北京来的某某小朋友,请到公园大门口,你的家人在那里等你。”我在门口等了一会,就看到儿子不慌不忙地过来了。曾经有一次,我吓唬儿子别乱跑,不然就会丢掉。他似懂非懂地对我说:“爸爸,我知道总有一天我是会丢掉的。”听他这一说,我心一酸,好像他真的马上就要丢掉似的,赶忙把儿子紧紧抱住。”

    他渴望拥抱儿子,用“拥抱”这一肢体动作表达对儿子的爱,以此弥补他和父亲一生疏离的遗憾。同样在《拥抱》这篇文章里面,他写到:“早在那之前,出于和父亲复杂情感的惨痛教训,我悄悄树立了一个目标:我养儿子,将来他有没有出息我不管,但一定要我什么时候想拥抱他,就可以拥抱。儿子小时,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就奔过来,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咱们玩打。”于是我包一扔,就和他对打,打得他抱头鼠窜。没想到好日子戛然而止。有一天,我又死命地抱他亲他,他拼命挣脱出去,逃到几步开外他认为安全的地方站定,非常严肃地说:“爸爸,以后你不要碰我了,你一碰我,我浑身就起鸡皮疙瘩!”我张口结舌,呆呆地愣在那里,这时的他,大概9岁。再往后,儿子从少年长成青年,渐渐又对我的拥抱不太反感。尽管不很主动,但也不拒绝。我只希望永远如此。只愿将来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坦然而随意地叫他:“儿子,过来,让爸拥抱一下!”有一次儿子返校,和我道别。我说:“来,拥抱一下。”他迟疑地说:“不必了吧?”我说:“必!”他不情愿地走过来,嘟囔着:“有什么必要?”我一把捞住他,狠狠拥抱一下:“我说必就必!”。

    三 他看重朋友情义

    老唐自杀了,他满怀愧疚,心情沉重地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斯人已去,江湖两忘——悼友人》,他把老唐当做朋友。

    老唐是他早期公众号的一个粉丝,是在2016年2月开始关注的。2001年老唐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因压力太大“变傻了”,不得不回国。此后到2014年,每年11月,准时进入“冬眠”状态,不想说话,不能工作,把自己关在屋里,一躺就一天;第二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他“苏醒”过来,又能正常工作。他打了一个比方:“我好比一片树叶,秋天叶子落了,就开始冬眠;到第二年春天,叶子长出来,我就活过来了。”

    情况到2014年发生了改变。当年11月,树叶落了,老唐继续保持好的状态;到2015年4月,突然复发,陷入抑郁;再到秋末,又活过来。他病了10年,从没吃药;在2014年“节律”转换后,身为医学博士的妻子着急了,把精神科医生请到家里,给他看病、开药,逼他每天按时服用。吃药后第二天,他突然萌生了自杀的想法。此后,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每天循环。早上,妻子逼他服完药,去上班,他就开始写遗书。遗书写得慢,写着写着,到了下午,自杀的念头不知不觉消失了,便撕了遗书,该干嘛还干嘛。第二天,又周而复始。到2015年6月,他拒绝再吃任何药。2016年2月份,他接受老唐的邀请带着老妈去看老唐。离开两个月后老唐都很好,突然有一个礼拜他不爱说话了,领导就给他放假,回家呆了没多久就去世。

    对老唐的去世,他感到很愧疚,其实他对老唐已经尽力了。一年前他去看望老唐时,写了一篇《老唐和他的十年“冬眠”》的文章,文章结尾写道:“老唐现在是彻底好转,不再复发,还是只是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谁知道!我只能建议他,密切监测未来几个月的身体变化。假如能保持现状,万事大吉;假如陷入新一轮循环,那时再做商量。”当老唐说他已经“创造”出一套对抗抑郁症的办法(学习抑郁症和心理学知识,重建内心;练书法;打乒乓球;打太极拳;研究茶文化)时,他担心过。他知道抑郁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有时靠患者的生命力量也能自我调节,耗一段时间会逐渐痊愈。但不治疗,被动等待自己好起来,是非常危险的。他给老唐忠告:光靠看书、心理建设、锻炼、娱乐,是不够的;还是要积极治疗。老唐爽快地应诺下来,他知道老唐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就一再嘱咐他:要密切监测身体和情绪的变化。别后最初几个月,他保持着和老唐的联系。因为不放心,也曾经致信老唐,未获回音。后来因为忙,无暇顾及,联系越来越少。

    听到老唐自杀的消息,他一连两天陷入怅然和失落中。对没有主动联系老唐很是懊悔,他埋怨自己把“再做商量”这四个字只停留在承诺中,甚至感慨:相见时把酒甚欢,信誓旦旦;一旦分别,即相忘于江湖。

    能够看到一个郁郁葱葱的精神世界,为丰饶灵魂所感动,是读者的幸运。

    我眼里的张进十四—一个有温度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里的张进十四—一个有温度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vg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