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岁十个月小怪兽最喜欢的书”系列的第3篇。
月亮的味道
故事内容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海龟叫来了大象。
“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
“长颈鹿,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
长颈鹿叫来了斑马。
随后,斑马又叫来了狮子,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又叫来了猴子。每次眼看就要摸到月亮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
最后,猴子叫来了老鼠。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动。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长颈鹿……猴子的身上,然后……
“咔嚓!”它咬下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
大家都觉得,这和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一样的味道。
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
“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诺,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亲子共读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第一次看到这个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我就在想作者会怎么回答呢?原来,月亮和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一样的味道。这个答案真让人赞叹。
书里的第一句话就把小怪兽迷住了:“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她似乎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随后一个个动物开始叠高高了。书里把下一个要出场的动物画在画面的一个角落里,这对小孩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小怪兽有了这个新发现后很激动,有时候我还没读完她就赶紧指出来,有意思的是她总是指着狮子说“猫”,指着狐狸说“狗狗”。
叠高高叠到最后,小老鼠终于“咔嚓”咬下一块月亮,难怪总觉得画面中的月亮很眼熟,原来就是一块米饼的样子,“咔嚓”可不就是吃米饼的声音。“大家都觉得这和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一样的味道”这句神来之笔让月亮的味道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了一个具体的概念。
最后吃完月亮后,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本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束,结果翻过来一看,还有一条想吃月亮的小鱼呢。就像是一台舞台剧,本来以为故事谢幕了,幕布都已经拉上了,结果灯光突然聚焦在一个被忽视的角落,还有一位重要角色说“我在这里呢”,真好玩。
(上面这段写得其实有点心虚,我自己也不太确定这个小鱼被安排在最后是不是为了好玩。有时候我觉得是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比如,作为旁观者,小鱼把月亮的影子当成了月亮,当然也就尝不到真月亮的味道了,但它还觉得别人去辛苦摘月亮完全没有必要,蕴含的大道理就是,好多事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还以为别人做的都是徒劳。不过,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这样的理解属于过渡解读,所以我更倾向于是为了好玩。)
给孩子的故事书中,以月亮主题的特别多,《晚安,月亮》、《爸爸,我要月亮》、《月亮,生日快乐》、《月光男孩》等等,当然还有这本《月亮的味道》。我在想,月亮之所以能够这么受欢迎,是不是因为很多家庭的故事时间是在晚上?一盏灯,一本书,孩子依偎在爸爸或妈妈身旁,一片月光洒进来,如果书中讲的是月亮的故事,那真是应了此时此情此景。
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吃桃子的季节,每次我都把桃子切成一片片“圆月亮”,然后和小怪兽一起边啃边说“吃月亮啦,这是月亮的味道”。
鉴于月亮的神奇魅力,这本书后来又变成了小怪兽的睡前刷牙伴读书,好多次刷牙的时候点名要听《月亮的味道》。读的次数多了以至于她有时候晚上自己跑到窗边看着月亮,嘴里还念念有词:“月亮味道真好……老鼠又给猴子、狮子、斑马、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