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久以前我就在想,我如果什么时候写了文章,编成了书,我一定要给它起名叫做《时间长廊》。不为别的,只是觉得这样一个名字很好听,很有意境。
也忘了是多少年之前,我喜欢在QQ空间的说说末尾加上一个“【时间长廊】”,觉得它很帅气,能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也就是前几年流行的不明觉厉这样的。直到后来有个人问我时间长廊是什么意思,我说它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我想要加上去而已,对面发了一个句号之后就沉默了。后来我们也没怎么联系过。
那么一个句号我当时不懂,后来却自然而然地明白了:那大概是在骂我傻逼的意思吧。
再后来我就没有发带有时间长廊后缀的说说了,其一是因为后来我慢慢地觉得这么做确实很蠢,其二是因为每次都要加个后缀突然让我觉得有些厌烦,不愿动那几下手指头。
自我感觉上来说,我并不是一个迟钝的人,但是我从周围的人的眼睛里,言语里,对我的态度里能读出来,我还是挺迟钝的。时间长廊就是个例子,当时我以为他也觉得这很帅所以没有追问,直到后来才明白他当时的想法。我理解错了的可能性虽然也存在,但这都不是现在需要去追究的问题。
因为我有些迟钝,不会读气氛,听不明白话中话,所以我逃避社交,把自己放在一个心理安全区里,至少让自己的精神随时保持在极度乐观的状态。我会和周围的人说谎,我最近很好,是一个出色的现充,心里却自己对自己说,“最悪だ、”。这样仔细地想来,我和父母的交流方面的问题大概就是这样出现的。 我不分享自己的任何事情,只顾着自己的精神上的安全感,全然不去顾及父母心中所思所虑所想。
我父亲曾和我说,跟我相处的时候心与心之间仿佛隔着千万里。他说凭他的直觉,我的精神状态到底是怎样的,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我的学习到底是怎样的,一一说给我听。全都是对的。
果然还是父母了解孩子。
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文化的影响,一说起走廊,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学校里几十米长的大理石地板和半身高的石质护栏,而是一条长长的木质廊道,红漆的木板横铺在地上,左侧是带着白色窗纸的朱红色雕花木门,右侧是延伸向远方整整齐齐的一根根红木支柱和一小阶通向小院的木梯。有时我会看到院子里的景象,一个小湖,一片绿植,几簇鲜花,有时我就只能看到一条通向远处的廊道,望不到尽头,一个个未点亮的灯笼悬在柱子与柱子之间随风轻晃。这是我脑海里存在的时间长廊,从不遥远的过去来到现在,通向看不清的未来。
如果我写了小说,那我一定要把这个长廊加入进去。让男人和女人在长廊的月光里相执手,让孩童在湖边草丛上追花蝶,让少女的风铃和老树的青叶随着夏风在烛火中合奏。想来会让这长廊成为全书的一大亮点吧。
这是纯粹的念想而已。
珍惜时间,这又是父母常与我说的话。怎样才算是珍惜了时间呢?我曾做过连日一丝不苟地学习,不松懈一丝一毫,那种状态我现在还记得,用我自己的感觉来说,那很充实,很累,应该就是珍惜了时间所能表现出的一种状态。然后我松懈了下来——冲在前面很累,有很多荆棘。我缩了起来,躲进了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安全感里。
“最悪だ。”
だめたっだな人かも、
昨天我接到一封邮件,来自UFP,一个为我后续申请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负责我的人给我罗列了我最近几年的学习历程:
2014年完成普通高中,有成绩单;2015年完成AS课程,有成绩单;2016年完成Alevel课程,有成绩单;2017年在大学完成一年级课程,有成绩单;2018年在大学二年级课程挂科。
以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的视角来看,我突然心里在想,一直这么一帆风顺,在大学二年级挂了还真是让人觉得可惜。然后我以自己的视角看了这么一份履历,个中的心路历程和曲曲折折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接着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一份完美的履历后面藏着的是什么我早该比任何人都清楚。
可能是因为我比较迟钝吧。
我一直在父母跟我说我该怎么怎么做的时候心里想着,怎么做我都知道,你让我慢慢来,我会一步一步做,只不过要等上一段时间。他们听不到。然后我便转过头又躲进了那个安全区里,开始等上一段时间,接着就是一段时间又一段时间,父母无比地焦心,我在那份安全感里慢慢的消磨着时间。
这么做不行,会害了自己。我听了无数遍这样的话语,心中也清晰明了,自己等的时间已经够多了。
我到底在等什么呢?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一直在等着的到底是什么,可能我只是想让自己在这个安全区里多呆那么一小会罢了。
我的时间长廊里,已经没有空间让我继续缩在那份安全感里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走的那一段已经荆棘满地。
以上。
19:06 2018/10/27 BST
PS:本打算给标题起做《时间长廊》,果然还是觉得自个名字会被更多人看到而选择了舍弃。这本就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几段文字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