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在回去看儿子的行程中,穿越在大美的秦岭深山,空气格外清新,看着淡蓝色的天空,心中不由喜悦很多。一直想记录下最近的生活见闻,刚好利用少许时间整理下最近的部分所行所思。
5月初儿子送回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独自帮忙照顾。这是今年让我最纠结的一件事情,也是我第一次:因为某件事情,求助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才过了自己内心的坎。而且,也是因为儿子送回老家这事,让内心深处沉寂多年的泪点被引发。具体原因,后文详述,今天不做阐述。
送回儿子的第一个周末,我回去老家陪了儿子三天;儿子一如既往的喜欢和父亲在一起,喜欢让我陪着玩、陪着吃饭、陪着睡觉。这一切都和在西安一样。让我内心有了非常大的安慰,也感受到原来儿子内心还是很强大的嘛;同时,他适应能力也让我少了更多的担心。但是,这一切温暖、开心都在我离开老家准备回西安的那个瞬间消失殆尽,扑面而来的是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这个瞬间我再一次心疼、内如泉涌啊。(请各位看官不要见笑,平日了大男人一面的我,在处理我儿子这个事情上,我小男人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得不拥抱着儿子离开家里。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
5月的陕南是春夏交替之季,风景犹如人间天堂;窗外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非常美的摄影作品。但是,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法和这窗外的美景做很好的协调。一路上我在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对儿子好残忍?他的内心能承受这个短暂离别之痛吗?他还能和以前一样任性的玩耍吗?各类问题蜂拥而至,我给出的都是否定答案。于是那一刻我有了一个冲动的念头:事业这个儿子和亲身儿子,我是不是要选择一个?我把这个想法和我老婆分享了,她微信回复我:晚上回家再商议;正在徘徊之际,我想起了一直关心我这个事情的好朋友Sister Li,微信里分享了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她,让她给我点建议。随后我们在西安做了短暂的当面沟通,她通过我描述回去的一些场景和事情,给我的结论是:我儿子其实在老家生活的很好,应该是我自己内心无法接受“儿子不在身边”的事实。建议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开对儿子的挂念。期间还专门联系了她的好朋友:资深心理咨询师Teacher Zhang,专门帮我预约好了下午的两个小时去聊聊。
如约去了张老师的工作室,开启了轻松愉快的聊天。整个聊天后,那天的收获非常大,帮我解决了心里的那个心结,轻松面对这个事实。期间张老师问了我好几个问题,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前面沟通您对儿子的教育持有开放式的态度。即是:只要在保证安全(保证自己安全,保证不伤害别的小朋友)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各种他想玩的。那么,你是否也愿意让你自己去尝试各种教育的方法呢?比如:孩子不在身边亲自照顾,由爷爷、奶奶帮忙照顾?这其实也是你自己是否对自己态度开放。这个问题好像让我豁然开朗,确实是自己也需要开放的心态来照顾儿子。一直都觉得:除了自己和老婆,别人都无法照顾好儿子。前半段的沟通,让我的心结解开了,心情好了很多。也是在沟通这个过程中,张老师给我举例了她一个客户的教育案例,期间提到了:高中孩子出国留学。激起了我对美国真实教育情况的好奇,于是我们展开了第二段的聊天内容:美国的高中教育。
张老师的一个客户,孩子目前在美国就读高中2年级。而且目前孩子的成长状态,孩子的父母非常满意。我呢也比较好奇整个出国前的准备过程,所以就问了很多相关问题,在问答式的聊天中,我亲自对美国的高中教育有了初步的单方面了解。这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孩子教育的那点事。下文我将以化名Jane来简述我们聊天的几个主要内容点。
Jane出国前在西安就读初中,初一开始筹划出国计划,从开始补习英语开启第一步(Jane的英文在初中前是属于放养状态,没做过多的补习),阶梯式的补习计划,让Jane在初三的时候顺利走出了国门,申请到了美国某州的私立高中。过去第一年的生活,Jane也非常努力,加快语言适应的同时,也加快对整个美国高中生活的适应。一年后,Jane自己做出了第一个让父母意外的事情,她自己提出要主动申请转学到另外一个更好的高中去。于是自己开始完成整个转学的操作,国内的父母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每天通过Email、微信、QQ等沟通工具,了解女儿在一些进展。话说美国的转学真心容易,自己先找好愿意接受您的学校,然后按照学校的安排,参加新学校的一个评测考试,如果成绩过关,你就等于拿到了这个学校的入门证。后续的问题:只需要回原学校,让老师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即可。
由于Jane在原高中国际班属于勤奋、聪明的国际生,所以原学校的老师还尽力挽留了她;但是,如果你自己执意离去,老师还是会实事求是的写一封客观的推荐信给你。不会存在各类:“吃拿卡要”等特色行为。
Jane自己一个人在大洋彼岸,完成了可能她全家人在中国花一大笔钱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让Jane父母很吃惊的一个事情。话说转校是因为新学校的国际生规模更多,同时,能够提供住美国家庭的增值服务。什么意思呢?你提出申请,学校会安排国际生到一个美国家庭入住,完全由“美国爸爸”、“美国妈妈”来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这对于国际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服务。因为你可以完全融入到美国的真实家庭生活、学校生活。Jane非常幸运,进了一个美国双胞胎女儿家庭。美国爸妈有两个双胞胎女儿,并且与Jane同龄,收养了两位国际学生,一位就是Jane,另外一位是来自越南的女生。这美国爸妈日常要照顾4个同龄的女儿。美国爸爸的职业是警察、美国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Jane的中国妈妈告诉张老师,了解到美国妈妈的日常工作内容后,觉得美国的女士真强大。送4个孩子到学校后,自己工作,还要照顾家里的各类家务,包括但不限于:早晚餐、卫生清洁、花园除草、养鸡、养小绵羊等等。这是女汉子中的女汉子啊。最关键的一点:美国爸妈对待两位收养的女儿,和亲女儿一样的,没有任何二等待遇。
说完家庭生活,来说说Jane的学校生活把,这也是让我更吃惊的一个方面。美国的高中教育就已经将开放型特征做到了极致。上完课后老师会给你布置各类开放型的家庭作业。让你自己去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份作业都类似国内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形式了。同时,老师兼职很多社会团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各类组织。比如Jane现在参加了很多,举例两个对我自己印象很深的:
1、Jane参加了他们老师组织的一个“全球援助计划”。具体做什么事情呢?这个组织通过社会渠道募集一些公益资金,然后他们会通过互联网,全球去赛选“极度贫穷”的申请人,给这些全球的申请者穷人一笔少量资金,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面貌。Jane是在里面负责:审核、评审工作。通过阅读真实的申请者资料、创业计划书等各类文件,加上风控系统的综合评判,Jane她们去决定这个申请者是否可以得到这笔援助资金。请注意,这一切不是模拟的,而是真实的。
我听到这个案例后,很惊讶。一方面是对这个计划的高度慈善性质所感动;另外一方面是对这个社团的组织者抱有强大的尊敬之心。他们尽然敢让高中生去做这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当然,他们也会给参加的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培训工作。个人觉得这个项目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一个了解真实社会的好窗口;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自己一颗感恩的心。同时,由于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操作,没有任何社会人的各类情感、社会关系等主观因素的干扰,他们评判的结果,虽然从金融角度谈不上最科学、最专业,但是一定是最客观的。
2、Jane还参加了一个“模拟联合国”组织。这个组织不定期会组织各类模拟型的联合国大会,讨论的议题呢,就是当今社会的真实话题。比如:阿富汗战争、金融危机等等。每个学生进去都是模拟一个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Jane模拟的是一个非洲国家。那么参加这个组织,讨论真实议题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呢?首先,你自己要去代表这个国家,你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参加者自己提前需要做的功课;其次,你要去讨论某个议题的时候,你是需要对这个议题有足够的了解,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同样,这也是你自己回家去利用各类信息查询渠道去学习的。比如:讨论全球大气变暖问题,那么你就需要去查询大气变暖的各类基础知识。无形中学生就把相应的地理知识点学到了,而且还要阐述自己的观点,综合应用了这些知识点。这是不是更高级别的学习呢?
听到以上这两个例子,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高中教育的现状,相信大家都能够知道这两者教育方式的区别,对学生以后发展的贡献之差别吧。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时候还真去学校门口观察过:放学时候学生的状态。初中、小学阶段本应该是一个天真漫烂,充满激情和欢乐的年龄。可是我每次在校门口看到的都是愁眉苦脸的状态,那一刻真的有些郁闷啊。
我们原本的欢乐童年去哪了?
我们原本的创造性去哪了?
我们原本的异想天开去哪了?
......
很多很多疑问,待解。
好了,马上也到站了,今天就先写到这,没有任何逻辑,完全是流水账方式的记录而已。不喜勿喷,尊重文字的力量。
谢谢。
于汉中
2015-05-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