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3.25后面有更新)带着小宝去淹城野生动物园玩,带她看看这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野生动物们,天气晴朗,温度适宜,几家人一起,尽情享受春光。
本来12:20要去看“大马戏”的,可是排队过程中直接把下一场的时间调到了1:40,人真的太多了,等我们到门口的时候,下一场次时间又调到了3:20。可是等我们逛一圈回来的时候,3:20正好开放了,于是我们就进去了。
让人感叹的是,本来以为是纯粹的马戏,可是这个马是“弼马温”的马,没错,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整个马戏依托西游记整体框架,然后从天降石猴、大闹天宫、火焰山借芭蕉扇和三打白骨精等几个著名的故事铺展开来,中间夹杂着动物表演秀,魔术表演,空中飞猴,跷跷板飞人和接人的项目,整个舞台效果也是特别绚丽。



表演一开始,惊讶地发现,表演者竟然都是外国人,有点像乌克兰人或者俄罗斯人(纯粹是感觉,美女们的脸有点像)。感觉咱们这文化被他们用的活灵活现的,种类多样,又充满了中国元素,这种原汁原味的视觉盛宴,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观看过程中,让我不禁感慨,这都是中国的文化啊,出了一部电视剧“西游记”之后,再没有这样的视觉盛宴出现了,这充分利用中国名著的都是外国人,不是说外国人利用不好,其实挺好的,说明中国西游记文化传播得很广,西方国家的体操表演艺术家都非常喜欢,尽力地表现着中国文化。但是中国人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电视剧曾经创造了一个巅峰,其他领域就没有人敢涉足了吗?


日本画家鸟山明老师非常崇拜成龙,以他为模型创作了《七龙珠》,其中的主人公就叫孙悟空。这部动漫讲述了悟空与伙伴们寻找龙珠的旅途和拯救地球的冒险故事,世界销量3.5亿册,位居第三,日本国内销量1.5亿册,位居第二,并且被誉为日本的“国民漫画”。

这就是二次创新,或者三次创新,或者叫做可持续创新。当一部经典作品或者名著出来之后,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继续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大发脑洞,以此为原型,继续创新,一次创新不够,我就二次创新,二次不够就三次创新。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经过反复修改或者反复修正而成的。特别是当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手艺,更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原封不动的继承,可能会枯燥无味,但是我们结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创新,如互联网+,或者相声+,或者马戏+,或者网络答题+等等,都可以吸收传统文化和手艺中优秀的地方,把中国元素重新烧炼成新的作品,这样的文化才能传承,中国制造才能拥有中国文化的内涵。
常见的可持续创新行业就是广告业,每年或者每隔几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让用户从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内对产品产生深刻印象,并且产生购买欲,至少留下印象,将来需要的时候,第一记忆就是广告所宣传的品牌或者宣传语。好的产品的广告每年都不一样,但是内容实质都一样,既让人有新鲜感,又让人反复记忆品牌,达到宣传深入人心的效果。广告业视觉效果最强,没有持续创新力,很容易让看客感到无趣与无聊,对品牌的印象就大打折扣,印象就是最大的宣传效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之一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啊,不收礼”,很符合习大大倡导的廉洁奉公,反腐倡廉的精神品质嘛,还有就是当年两可乐品牌之间的斗争,每年度都要请各种娱乐明星来拍摄系列广告。每次都是创意的比拼与碰撞。
最应该也正在持续创新的就是国家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结构也应该与国家发展水平、全球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应该着眼于当前国民素质水平。作为新教材推广的首批小白鼠之一,我觉得新教材确实比前一版本内容形式更新颖,但是教育方法还是新桃换旧符,教育制度改革这些年一直在推进,一直往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为目标,但是海大帆大,教育改革的春风短时间无法把教育的航母推向一个让每个人都满意的方向,人的意愿和想法每天都不一样,但是能够适应大部分人的方向也就够了。人数多了,很多时候很难做到少而精了,基数大需要一代一代教育者的努力和持续创新力。存在即有合理性,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力,正如阿米尔汗主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他饰演的角色对印度教育体制的讽刺以及对学习兴趣的倡导,但是目前还很难,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是首位的,提高之后再按兴趣培养。
科教文卫,党政军民学,社会生活的各个团体、各个方面都需要可持续创新力,才能永葆活力,提高自己。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