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作者: 闲闲_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22:22 被阅读0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以临近的中秋节为背景,以“分月饼”为问题导向,提出分给两个人不同个数(一人3块,一人7块)的月饼,引发学生对于“公平性”问题的思考,并进一步启发他们进行“公平分配”,{学生亲历平分月饼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数”,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开始的积极性,最大限度促进其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探寻方法。

    1.(出示ppt)在“平分月饼”的方法探索中,学生会提出“把数量多的月饼补给数量少的”,以求得公平性,在这里引入求平均数的第一种方法:【移多补少】(把数量多的一部分移给数量少的,把数量少的补齐),有助于学生对于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出示投球比赛结果(ppt)

    学生寻找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1)当两组人数相等时(5人):通过比较两组成绩的总数可以轻易分辨两组成绩的好坏。

(2)当两组人数不等时(其中一组加一人):

    ①创设情境,其中一组害怕输掉比赛,又添加一位成员进行比赛。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组成绩的好坏?

    ②学生发现无法继续比较总数,继而探索用“平均数”来表示两组投球水平。

    ③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a. 为什么不能比较总数?对于人数少的一组来说不公平【平均数的公平性】

      b. 能不能比较两组中成绩最好的同学的投球个数?不能反映整组的水平【平均数反映整体水平】

    ④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求如何求两组成绩的平均数。

引导学生发现除“移多补少法”之外的其他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加深对于平均数具体意义的理解,对于平均数的公平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小组探索出“先求投球总数再除以各组人数”的方法,小组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数据分析观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⑤归纳总结

教师将“总数÷人数”的方法概括为【先总后分】,也就是求平均数的第二种方法,进而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平均数=总数÷份数”,学会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以临近的中秋节为背景,以“分月饼”为问题导向,提出分给两个人不同个数(一人3...

  • 平均数教学案例 2022-03-06

    平均数 教学内容:“平均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求平均数的过程,体会平均数...

  • 《平均数问题》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了解平均数学习的必要性,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学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考试完成后都要...

  • 平均数教学反思

    在课前,学生首先进行了《平均数》研究单:1.如果要派1名运动员参加学校投篮比赛,你认为应该选几号运动员呢?根据统...

  • 《平均数》教学反思

    路庙中心小学 叶飞飞 《平均数》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算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一开始...

  • 张齐华的“平均数”一课概念为本的教学

    张齐华的“平均数”一课概念为本的教学 作者: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 学生如何学习平均数这一重要概念呢?传统教学侧重于对...

  • 平均数教学再反思

    在比较投球比赛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时,没有让学生充分去说透,在学生达成共识,没有争议时,还可以继续问,让生生之间互...

  •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0

    教学常规漫谈 之130(1122) 今天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在进行课堂教学设...

  • 评委说 转载

    第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从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任何教学都应当服务于学生,良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均数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yx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