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从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任何教学都应当服务于学生,良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在对学习者需求做出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所授课程的学科特色,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基于教学目标,确定具体教学实施方法,以及评价考核方案。在此过程中,不断围绕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达成本环节既定目标”、“是否实现无障碍沟通”、“学习效果是否得到及时反馈”三个维度的评价标准,不断对标、不对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针对学习者特点,设计总体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案,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学习者接受能力不同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推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变通和应变能力,对于突发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并处理问题。对于不同梯度、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柔性的教学实施方案。怎样做到柔性呢?简单说,教学实施方案要尽可能做到“低起点、多梯次”,所谓“低起点”,就是指知识门槛较低,学生会比较容易被带入到教师预设的学习情境当中,所谓“多梯次”,是指将所授知识技能尽可能细化为更小的学习单元,循序渐进式学习。
第三, 技术应用。网络上有大量资源可供选择和使用,但是由于版权等问题,不一定都能为我所用,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设计能力、媒体资源制作能力、技术选择及应用能力等。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开发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数字化;借助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使数字资源系统化。
第四, 创新思维。在对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深入探索、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善于提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开脑洞创新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