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女教师顾少强,因一封10个字的辞职信火遍全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掀起巨大的网络风波~
人们羡慕她的洒脱、佩服她的通透~
渴望在面对离职时,也能如她一般,有说放下的决心和勇气。
确实如此,离职对很多人而言,是如同前任一样的存在,总以为说放下就能放下,但到头来,却剪不清理还乱~
很多人在度过短暂的离职愉悦期后,更多的时间被焦虑抑郁缠绕占有,渴望的诗和远方,被一地鸡毛的现实绑住手脚,只能感慨:成年人的离职,不能说走就走。
避免冲动离职,想清楚离职的利弊得失,也许这三面的思考可以帮助计划离职的你。
01:不要因为领导或者同事,选择离职
美国的某项调研显示,“与上级或者同事关系不合”位列离职原因Top 3,甚至比“薪资福利”更容易引发辞职。
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工资低、升职慢,可能还抱着幻想忍一忍,等找好了下家再跳槽。
但如果遇到一个“不对付”的上司或者阴阳怪气的同事,那真是一天都不想多待,甚至会直接裸辞。
确实如此,领导和同事会影响工作时的情绪,但单纯因为这个就离职多少有点不划算。
对每个人而言,提升能力是在工作中要最先实现的目标,因为只有能力才是硬通货。
才是不管攻占哪座山,都可以拿出来打仗的武器~只要可以提升能力,那么不管什么妖魔鬼怪都不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除了能力其次是赚钱,拖欠工资、加上了一些所谓的考核项,美其名曰是绩效实则变向扣工资、打上情感牌,让员工陪企业渡过一段时间的困难期,但一两年过去了,企业还在困难期~
遇到以上情况,建议就是,如果工号没在前100,赶紧走吧~
除了成长和钱,排在最后的才是各类职场关系。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职场不是来交朋友的。
这句话很绝对,但却也道出了不少真相,职场中每个人都揣着不一样的心思和想法,都有不一样的背景和目的,除了上班时间在一起,大家对彼此一无所知。
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和他们的相处上呢?包括领导也是。
如果你为领导解忧,领导只有甩锅~你为同事分担,同事只有抢功~
此刻不要着急离职,先看看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力会不会突破?工资有没有打折扣?
如果有突破工资也正常,那就给自己一个期限,学到你觉得可以的地步,再果断离职吧~
努力做好现在,努力到让所有人都惊艳,然后义无反顾的向前走,才是最好的回击。
02:离职之后的车贷房贷怎么办?
离职让你有了喘息的机会,让你对自己有了的重新的定位和认识。
但当你存款没那么多,当你还有车贷房贷要还,当家庭还需要你养,
这时即使再崩溃,也要慎重做出离职的决定。
我们来算这么一笔账:
如果每月房贷车贷合计1万左右,那么你的家庭收入低于1.5万,就会非常困难;
如果你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那困难就成倍增长。
再看一组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能一次性拿出10万元的人只占人群总数的20%,
近90%的90后都背负着债务,人均负债达到了12.7万元。
所以即使没有车贷房贷,大部分人都会有信用卡、花呗等一些借贷债务,
银行的借款不会因为离职就不还,
信用卡的还款日不会因为离职就延后,
花呗也会如期而至,自动扣款。
如果还是想离职,那么你得问问自己,
离职后会影响家里日常开销、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吗?
车贷房贷能按月还上吗?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思考,那么小小的建议就是暂且不要离职。
曾有人说过: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为了工作颠沛流离。”
的确作为成年人,基本都是被迫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工作。
不想工作不想上班,怎么办?
假如你是富二代,家里有用不完的钱,那你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努力工作,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希望每一个我们,在被生活来回摩擦无数回后,依旧坚挺的走下去,活出样!
03:确定要离职,你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吗?
想清楚了前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需要被回答的问题是:你想好离职后要做什么了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想放松一段时间之后,再说~”
但残酷的现实就是:放松一段时间后,剩下的就是无休无止的焦虑。
所以,离职前就要规划好离职后的生活。
你可以是为了更高的收入、更好的上升、甚至是想自立门户,总之不管是图啥,你最好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让自己心有所图,不至于离职后陷入迷茫。
真正的辞职,应该是一项规划。规划什么样的工作?怎么样的状态?怎么样的生活才是你真正渴求的。
面对这些,请你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生活是你真正想要的?
2、为了想要的生活你能付出什么?能舍弃什么?牺牲什么?
3、你打算如何实现想要的生活?你的计划是什么?
你想清楚了吗?
怨声载道的职场看起来鸡肋,但辞职前应该试着重新评估个人职业兴趣和核心竞争力,不要裸辞一时爽,求职火葬场~
身边有一个同事,因为看不惯所谓的领导作派,干了1年后洒脱离职,但休息一段时间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
不断的在各类招聘网站搜索职位,海投简历,每次的投递像是一次冒险,期待着回应,又忐忑着对方已读未回。
不管是视频还是现场面试,他都认真对待,生怕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即使这样,由于用人市场供大于求,他花费了近3个月才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薪资待遇也远不如从前。
最近听说他又离职了,原因是工作内容不敢兴趣。于是新一轮的求职之旅又将开启~
这样的求职,效率无疑是极低的。不仅消磨了经历更会让HR疑惑,为何跳槽如此频繁?
所以做好离职规划,让每一次的开始都是有备而来。
写在最后:
离职不是情绪上头的牺牲品,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那些辞职后变得越来越好的人,绝对不是头脑发热,被情绪支配的一时冲动,而是一直在默默地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成年人面对离职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三思后行,凡事多想想后果。
当你想清楚了能力、钱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那么离职就变成你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正确的做法就是随心~
当然,最后的最后,还想说
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活着。不要让任何人任何事,影响你活着的质量。
实在想不清楚,也没关系,别把自己逼太紧。
休息是为了走更好的路,快乐就是我们的旅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