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图片这么诡异,吓到我了,你知道吗?
深度模仿的本质,就是把学习的东西进行内化的化成自己的东西。
文中举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样的一个例子。
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按照书中的模式,一片天都33公分,每个月大概合起来是八本。
还记得第一次写读书笔记的时候,真的是完完全全照着书里的句子挨个摘抄。
第一次写第一本读书笔记的时候,差不多整整八个小时的时间。
当时对于读书感悟的想法是摘抄自己所喜欢的句子,然后配上自己的感悟。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
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我大概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在这两个月之内对看过的16本书好像记忆没有特别深刻的,并且看过的知识点也没有太多的融入到自己的观点中。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停止了看书,因为我在想到底应该如何去看这样的书,是否是像书中说的那样。
我又重新翻了一遍那本书,我发现一百天33本书只是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学习书中的内容。就是说你记得多少无所谓,但是你一定要培养起这个看书的习惯。
对我个人来说,看书的习惯其实我一直都有。所以这个方法其实并不适合我。我开始去观察去模仿。
在学习群里面,我发现chen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关于精读这件事情。
对于好的书我们值得多读几遍。
虽然一直知道这个观点,但是用起来其实还是蛮难的。我书柜中的书,读的遍数最多的书只有三遍。但是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新意。不过后来逐渐发现好像大家都在学习读书,多读更多的书,而不是精读。
现在畅销书特别多,每一年推出的畅销书都几万本,哪怕就是我们挨着去看,也要看很长的时间。
而那些一直被称为经典的书,之所以一直在畅销榜中畅销,说明他确实有独特的见解,这样的书才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和见解。
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从一百天33本书把计划调整为一周读一本书,进行精读,可以读个2到3遍。
因为之前写了大概有16篇读书感悟,从开始写第一篇用八个小时到现在的写一篇差不多用两个小时。我能够逐渐的感觉到练的多就会更加的精简自己的时间。
读书感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说通篇下来之后,把摘抄的句子重新读一遍,然后在心中形成自己的感悟,最后书写。
每周一本书进行精读,现在已经读了大概有16本书左右,读书感悟也写得越来越6。后来加入拆书帮之后对于每一本书的阅读和想法有了更多的见解。嗯迄今为止发现,快点,对我来说快速阅读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用处。而精读却可以让我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还记得写第一篇和第二篇读书感悟的时候,自己在面临着时间问题的时候出现了的迷茫。
现在回过头之后来看看,觉得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完全是值得的。
啦啦啦写完了。
二丁,起床上课啦!
瞅啥,瞅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