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体验的心态经历一些从来未曾做过的事情,才能打破思维定式。譬如放手让大的孩子带着小的娃。
今天计划给孩子们做马蹄糕,马蹄糕的制作说明字太小,看不清,改做钵仔糕。让二娃削带泥的马蹄,让三娃用脚踩浸泡的脏洗衣服外加清洗洗手间。
大娃回来则选择做了青瓜炒火腿肠。
不要去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放心让孩子去做家务,相信他们能做得好,真的会给我惊喜。
三娃要我给他读绘本,我转而让读一年级的二娃来读。惊喜的是,比我读的还好。
2. 给孩子赋予做某事的意义,自动自发的内驱力容易产生。
三娃的作息一直跟着我的作息,我不睡时他都是睡不着。昨晚破天荒九点钟准时上床睡觉。我还以为是因为周六下午玩的太嗨太累所致,其实不然。
原因居然是他想得到幼儿园围棋兴趣班的奖杯。我和他提过,只要九点前睡觉,脸上显示的晚睡标识就会消失,这样才能比赛才能赢,才能获得奖杯。
在孩子的认知里,他要获得他想要的奖杯,他做了某些应该做的事情就能得到。于是就有了行动的动力。
不说教,不指责,让给予做某事的好处,让效果来得更劲一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