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等。
基源植物:毛茛科唐松草亚科黄连属多年生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云连)的根茎。
拉丁学名: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黄连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
黄连植物特征:
一、黄连
黄连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
黄连叶基生,叶柄长6~16厘米,无毛;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菱形,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深裂片4~5对,近长圆形,先端急尖,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比中央效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再作羽状深裂;上面沿脉被短柔毛,下面无毛。花茎1~2,与叶等长或更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生花3~8朵;苞片披针形,3~5羽状深裂;萼片5,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拉针形,长5~6.5毫米,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花药广椭圆形,黄色;心皮8~12。
黄连葖6~12,具柄,长6~7毫米。种子7~8,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二、三角叶黄连
黄连多年生草本。形态与黄连相似,主要特征为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
黄连叶片纸质,卵形,长达16厘米,宽达15厘米,3全裂,裂片均具明显的柄;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急缩成长达2.5厘米的细柄,羽状深裂4~6对,两侧裂片斜卵状三角形,不等的2深裂或半裂,小裂片彼此邻接。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中部3裂或栉状羽状深裂。花萼狭卵形;花瓣近倒披针形,均较宽;雄蕊约20,长仅为花瓣的1/2左右;心皮9~12。种子不育。
黄连三、云南黄连
黄连多年生草本。形态与黄连很近似,主要区别为:根茎较少分枝,节间密。中央裂片卵状菱形或长菱形,羽状深裂3~6对,小裂片彼此的距离稀疏。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5朵;苞片椭圆形,3深裂或羽状深裂;
黄连花萼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宽2~3毫米;花瓣匙形或卵状匙形,长4.5~6毫米,宽0.5~1毫米,先端圆或钝,中部以下变狭成细长的爪,中央有蜜槽;心皮8~15。
黄连药材特征:
黄连一、味连(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
黄连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长约3~7厘米,单枝直径3~8毫米。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
黄连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江枝"或"过桥杆";上部多有褐色鳞片残留,顶端有未去净的残茎或叶柄。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
黄连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
二、雅连
黄连多为单枝,少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
黄连质坚实,断面不齐,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
黄连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
三、云连
黄连较细小,多弯曲,拘挛,多为单枝,形如蝎尾。外皮黄绿色或灰黄色。
黄连其余特征与以上品种大致相同。
化学成分: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炮制:
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炒黄连:将黄连片以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姜黄连:用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萸黄连:先取吴茱萸加清水适量煎透,去渣,再将黄连片拌入汤内,至汤液吸尽,文火微炒,待略干,取出晾干。
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中药药性: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注意: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②治疗伤寒
③治疗肺结核
④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⑤治疗大叶肺炎
⑥治疗猩红热
⑦治疗白喉等
备注:短萼黄连,五裂黄连亦同供药用。
黄连加工过程的剩余部分称为黄连须(须根)、剪口连(叶柄基部)、千子连(全部叶柄)、黄连叶(叶片)、黄连渣(撞笼中撞下的渣子)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黄连的故事:
故事一:
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个姓陶的医生。他家有个园子专种药草,他用这些药草给人治病。由于医术高明,远近都有人来请他去治病。陶医生出门的时候多,就请了一个姓黄的帮工来经管园子。
陶医生的女儿叫妹娃,长得漂亮、聪明、活泼,老两口视如掌上明珠。妹娃也喜欢栽花种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花看药。
正月的一天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妹娃来到园子里,见花未开,草未萌芽,就开了后门,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忽然,她看到路边有一朵油绿色的小花开放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妹娃越看越喜欢,就用手指把四周的泥土掏松,把它连根挖起,种在园子里。帮工看到这株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就开花的野草,也很喜欢,天天浇水,月月上肥。那草越长越茂盛,后来结了籽。帮工把这花的籽洒在园子里,第二年,园里绿色的小花就开得更多了。
不料,妹娃得了一种怪病,满身燥热,又吐又拉,只三天,就瘦得皮包骨头了。陶医生到外地给人治病尚未回来,妹娃的母亲只好请当地另一名医前来给女儿治病。这位名医是陶医生的朋友,诊治十分细心。可连服三剂药都未见效,肚子越拉越厉害,还屙起血来。母亲整天守护在床前,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想起女儿的病就掉泪。
帮工看在眼里,很焦急,怎么办呢?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前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命,但过了一个时辰,喉咙痛居然减轻了。接着,他又嚼了两片叶子,当天就不痛了。妹娃这个病,这种花草能不能当药呢?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扯了一株起来,煎成一碗水,趁妹娃的妈妈去煮饭时,端给妹娃喝了。谁知早上喝的,下午病就好多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陶医生回来了,一问经过,非常感动,连声感谢帮工说:“妹娃害的是肠胃湿热,一定要清热燥湿的药才医得好。这开绿花的小草,看来对清热燥湿的功效呀!”
因为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他,这药材也就取名为黄连。
故事二
相传,光绪帝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胸腹热胀、呕吐不止、汤水不进。
文武大臣心急如焚。黄连见情况紧急,想起了以前听他师傅说过,蜀中大巴山深处有种开绿色花的小草能治热病,于是这位姓龚的御医大巴山深处找到了这个师傅,见他在那里开了一个草药园,种着数百种中草药,他精心管理着。听说此病那师傅便拔了一些绿花小草给他,当龚御医回宫后,熬了一碗草汤给光绪喂下去。谁知其病情很快得到明显减轻,反复服用几次后竟然痊愈了。
光绪帝听说用这种黄绿色的小草治好了他的病,连声赞扬,就把这种草药取名为“黄连”……
据说,至今在大巴山区仍流传着“黄连医皇帝”的歌谣:良药苦口数黄连,
绿花御用医皇帝。清热解毒除沉疴,苦尽甜来百年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