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作者: 信天翁happy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13:18 被阅读0次

附子之核心物质---乌头碱有强心的作用,常用附子急救于心衰实寒之症,有出神入化的效果,但运用此物需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症合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使用。

主张临证应以阴阳为实据,明辨内外,判明阴阳,认为“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倡导学者务必在阴阳二气上求之。

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今欲一日见效,势必用猛厉之药,与邪相争,或用峻补之药,遏抑邪气;药猛厉则邪气暂伏,而正亦伤,药峻补则正气骤发,而邪内陷,一时似乎有效,及至药力尽而邪复来,元气已大坏矣。

关于附子的毒性及症状:人们一提起附子中毒,谈的多是急性中毒,其症状无非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 肢体颤抖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紊乱等,乃至突然死亡.然而附子的慢性中毒,人们总是忽略,其缘由在于附子常用来治愈心衰、湿寒等症,病人终其一生也就服用数次药剂,基本上毒性蓄积的程度不高,则很难出现慢性中毒,世人皆以为久煎附子,就能除毒,其实不然,其核心物质-乌头碱经过3小时高温煎煮至溶液0.02mg,依旧有毒性,尤其是慢性中毒,长期损伤肝肾器官,偶尔服用2-3次尚且无事,但若长期服用,导致慢性蓄积中毒,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肾衰竭的产生,难以医治,明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提出,附子不可久服,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古人之言本不相欺,为人医者,应当警觉。

相关文章

  • 附子+甘草

    (附子, 甘草) 共20个方剂使用: 茯苓四逆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麻黄附...

  • 伤寒论中的附子

    凡是干姜和附子同用的附子都是生附子,用来回阳救逆!乌梅丸除外!虽然乌梅丸是干姜,附子同用,但用的是炮附子!

  • 三胡堂中医故事会 第107集

    生附子和炮附子 郭老:生附子和熟附子的用法,我给你说一下:附子有大毒,其势雄壮,它这么描写的,你体会这个意思,有斩...

  • 中药——贰佰叁拾:附子

    附子 别名:侧子、虎掌、熟白附子、黑附子、明附片、刁附、川附子 性味:大热;辛、甘 归经:归心、肾、脾经;毒 功效...

  • 三十四,附子及附子茯苓类方

    附子类方 东子: 附子之长:凡阴证,必用附子,此为定理,推之不移,摇之不动。附子性热,升温基础体温,凡低体温症,即...

  • 白附子和附子

    今天在门诊用电脑录方,老师在病历本上写了“制附片”,我一看就想到是附子,而且应该是制附子,于是我在电脑里输入“zf...

  • 附子

    附子之核心物质---乌头碱有强心的作用,常用附子急救于心衰实寒之症,有出神入化的效果,但运用此物需胆大心细、谨守病...

  • 附子

    种一个附子下去,上面长出植株,这个种下去的附子成了乌头,旁边长有侧根的头叫附子,跟干姜的原理一样。 古代乌头做成酒...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8讲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关于附子的八卦。 1、附子无干姜不热 虽说附子是辛温的,但独用附子而不用干姜的方子就不热,反而是温...

  • 剧毒的生附子竟然被虫子啃得稀巴烂!一物降一物,果然是真理

    去年我在网上买了一斤生附子备用,一直没用到。今天外敷药治病需要生附子,去年买的生附子总算派上用场了。于是去拿附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附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bl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