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加了场技术交流会,邀请的人是清华的教授,虽然不认识其人,但听着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交流期间,他偶尔提及一两个名字,都是熟悉的名字,是二十几年前打过交道的人。因为这些熟悉的名字,牵引着记忆的长线回溯到曾经在清华的那段日子。
清华是大多数理工科学子高不可攀的高校,在京求学四年期间,对于可望不可及的清华校园,仅在临近毕业的招聘中去过一次。
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却因为与清华的合作关系,给了我到清华出差的机会,在那里跟着清华的老师、学生学习合作的项目,工作生活了月余。
当时要好的大学同学留在母校读研究生,我在周末的时候就去找同学玩,同学为了方便我在清华校园里出行,借给我她的二手自行车。因为我住的清华招待所在校园的最西头,而每天要去的院系在最东头,那时对具体距离长度没有概念,就是觉得挺远的,每天要走两个来回,耽搁不少时间,人也很累有了自行车之后,就轻松多了,在清华校园里更是四处游荡。然而,好日子不长久,没过多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自行车被偷了,丢的不是自己的车不心疼,但对同学愧疚啊,于是就四处打听哪里有卖二手车的地方,几乎跑了半个北京,可我现在竟记不起到底是在哪儿买了车还给同学了,只记得是去找了另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帮忙的?
印象深的还有一位住在一个房间的室友,那时候住宿是可以拼住的,没有包间的说法,是按床位收费的。室友是来学习的,已经工作了几年,因为自己出来学习而跟老板请了长假,为了感谢老板,买了价值上千块钱的鼻烟壶,她还讲了很多社交上经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交往,一种利益上的交换。因为长期从事与机器打交道的工作,她的那些经验终究没有被我实践过。
期间领略了荷塘的月色,观望过西门的牌坊,体验了图书馆前的草坪,在出版社门市买了本专业书籍,至今还时常拿出来查阅。
曾经合作的那些学生,有的出国了,有的走上了仕途,而且走上了很高的位置,在业内也已经大名鼎鼎。
我还是一样,默默无闻,平平凡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