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也是哲学。
究竟怎样的美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和庸俗感的美?那得符合中国哲学玄之又玄的标准。说到玄之又玄,仿佛这样一来美就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高深莫测到非比寻常。
然而并不是,中国哲学本来就是要解决这些对立的问题。
中国哲学的独到之处,与西方哲学相比,是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解决现实以外的问题。也就是即能入世,又能出世。把能解决入世问题的学问,称之为“道中庸”,把能解决出世问题的学问,称之为“极高明”,又把将这二者统筹兼顾的学问称之为“极高明而道中庸”,还把有些偏科的学问称之为“道中庸而不极高明”,或者“极高明而不道中庸”。
我们把这些理论对应到美学中,道理便是一样的。
可是,究竟怎样的美是在道中庸,而又是怎样的美是极高明?
一个女子,任你很会穿衣,很会妆扮,你也只是在解决一些现实意义上关于“美”的一些问题。即使再发奋图强,也终究只是在风格上下功夫,没有大的突破。当构成美的一些元素被用尽、用滥,当色彩、线条、形状、质地被无限地组合挖掘,当美的方法已经穷途末路,美的意味会走向僵硬和乏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的方法、手段等构成了美的“道中庸”的一面。
林徽因、张爱玲、王菲这些人,为什么会成为审美界的传奇?我们拆开她们的五官看,看三庭五眼,看骨骼轮廓,看肌肉走势,并不都是毫无瑕疵的美人。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她们绝世独立的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真正的美人,一定是那些并不每日都琢磨着怎么变美的人。她们有着更宽阔的眼界,她们有着更大的追求,她们或许在某一领域已有建树,她们的思想并未停留在表象的美丽与否之上。
是的,美,除了表象,还有内核。而此处所说的美的内核,就是前面说的美可以“极高明”的一面。
能够成就美的所有可能性中,都不仅仅只是物质,或者方法。我们得相信,在表面的美之上,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空间,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是能够让美跻身于“极高明”之列的一个空间。我们注意到,在外貌好看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有“内核”,即精神世界在人物外貌上的加持,人物的整个形象会立刻灵动起来。
在这个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人的欲望和购买力都纷至沓来,无数的广告文案在每日鼓吹着各种心灵毒汤,什么女人到了25岁,一定要用某某精华。或者女人三十,就一定不要购买低于多少多少钱的衣服了。
其实,女人不管几岁,一定要长一个脑子。这个脑子,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认知,是人的洞察感,分析、反应、控制等等的综合。
而能够被称为极高明的美,一定是那些聪明的,带有智者意味的精神世界。如此,才能够称得上是“美”。
因为是极高明,所以须得有脱颖而出感,必须与一般稀松寻常之物高下立现起来。所以,这种美常常带有主角光环。
“道中庸”,是容易的。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经济实力,打造一个符合当代审美的美人,是容易的。
胖就减肥,黑就美白,五官不标致就有各种微调手术,再找专业造型师搭配好服装,就是美人。再学学礼仪,说话谈吐,就能变身气质型美人。
而“极高明”,却是难的。
外表的美只是基本功。
内在的修炼与沉淀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与生俱来的聪明感与通透感,却是极难。 有些东西,是从骨头里带出来的,旁人即使不服气,也是没办法的事。
举个例子。
杨幂杨颖的美丽,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而古灵精怪的周冬雨和年轻时灵气逼人的周迅,却是难以模仿的。
此处的“极高明”的美,与先前所说的只能“道中庸”的美比起来,后者,便显得笨笨的。
已经能“极高明”,那再回头顺便“道中庸”,易如探囊取物,是容易的。而如果是“道中庸”,再想去“极高明”,可就是想要一步登天般难上加难了。
况且,即使百般努力,越是刻意起来,越就落了下乘。从境界上来说,万事随缘,自然而然,方是好的。
你看王菲,率性自在,终成现实生活中的传奇。
关于美的解读往往非常丰富,毕竟每个人的审美不同。而一双敏感的眼睛,也给了关于美的更多感受和答案。由于对于美的敏感度不同,所能欣赏到的角度维度等也是不同的。敏感度的感受有时也还是次要的,有时候允许更多美的可能性的出现则体现了审美胸襟及眼界的宽泛。
我是能够没有艳羡和嫉妒心,以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身边同类的那一种人。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