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早上看新闻,有个热搜挂在前面,内容是“3人同时买同趟航班票价不同”。
点进去看,事情是三人同时买的车票,但飞猪上显示价格差异巨大,三人怀疑是被大数据杀熟了,而飞猪方面回应,是因为随机优惠不同,并不存在大数据杀熟。
到底怎么回事呢?
结合我前段时间遇到的类似情况,我试图做一个分析。
02
前段时间,做年会活动方案的时候,我们起初预选的地点之一是云南大理。选这个地方,就意味着不管从武汉还是上海出发,都得飞过去,这就涉及到订机票的问题。
最开始我们多方查阅了机票票价,用单价乘以全员数量,整体算下来,往返机票费用大概在40多万,但等供应商的报价却是70多万。
因为急着跟老板汇报方案,我也没深究。后来跟老板沟通的时候,老板随手一查自己手机APP上的机票价格,发现比我们查的单价低多了,如果再乘以全员数量,预算明显要比我们提报的低得多。
于是老板当场质疑:你们这个预算是怎么做的?你们是不是被供应商坑了?
一时间把我问得哑口无言。虽然前期做了多家供应商的比价,但现在面对这个质疑,我解释不清楚,以至于我自己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被坑了?只得灰溜溜地解释说,我们再去询价、比价。
03
那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决定越过供应商,直接找航空公司谈价,这就意味着去掉了中间商的差价。
但跟东航、南航等几个航空公司一通沟通下来,我们发现,是我们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什么?
我们的错误是,误以为买机票就像买菜一样,一次性买的越多越便宜,买得越早越便宜。但实际上,飞机票并不太遵守这个规则,而是有着自己复杂的计价方式。这个方式是什么?我们后文详述。
总得来说,飞机票大多数时候按需定价,随着采购量的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机票的价格反而会增加。因为航空公司的套路是,先放出少许几张特价散客票吸引顾客抢票,随着特价票抢完,机票的价格就会大涨,可能一下子从几百涨到几千。
正因为这样,你会发现订飞机票时每张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04
那这个时候有人问了:那购买团队票,是不是就不需要提前订?
也不是。
如果预订团队票,提前很早时间定,每张机票价格都是固定的,不会浮动,对比散客单买还是会有优惠的。只不过,这个优惠是基于航空公司以其固定成本和盈利水平等给出的一个打包价,而并不是我们此前理解的以第三方平台放出来的特价票乘以人数来计价。
其实,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一架飞机往返固定成本是一定的,如果全部以特价票出售肯定是不现实的,那它怎么赚钱呢?
这种感觉就好像消费品打折促销,能促销的也就那么几份,抢完就没了,其他的就是正常的价格,否则卖家不是会血亏。
由此你会发现,这背后其实不是简单的卖多卖少的问题,也不是品牌的问题,而是有经济原理支撑的。
05
那这背后的经济原理是什么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经济学概念:“价格歧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异化定价”。
它指的是,根据购买人的消费能力不同、身份及社会地位不同、购买量与地理位置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也可以理解为是“童叟无欺”的反义词。
你看,市场提倡“童叟无欺”,人家偏不,任不任性?
那问题来了,常用的“价格歧视”有哪几种呢?
主要分为三种:包括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具体见下图:
06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歧视?
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供需和盈利的最佳平衡。
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资源供给(航班座位数)固定的情况下,随着价格增加,购买的人数会减少;价格降低了,购买的人数就会增多。
但对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如定价500元),过高的话会影响买这个东西的人数;过低的话可能入不敷出。
那到底怎么把握这其中的平衡呢?
这个时候,如果把消费者分类,让愿意出高价的人用高价买,愿意出低价的人用低价买,卖家提供多少产品就能卖出多少产品,既不会浪费,也不会供不应求,这样可以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于是乎,就有了这样的价格歧视策略,也叫差异化定价策略。但说到底,它是与“童叟无欺”相悖的,所以还是一种价格歧视。
07
那这个概念如何影响机票价格呢?
以三级价格歧视来说,比如你是团客还是散客、是成人还是婴儿、是VIP还是普通客人,想要买票,出来的价格肯定会不一样。
以二级价格歧视来说,比如你的航班中含餐还是不含餐;还比如,你是半夜的红眼航班,还是白天工作时间的正常航班,价格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由此,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根据这些价格歧视,机票确实随机性很大,它不能用惯常的思路去想。
不仅如此,除了主要的价格歧视策略之外,影响机票价格的因素还有:
比如,“品牌运价”和“拆包运价”。
其中“品牌运价”,就是大航空公司可以托运行李、有餐食,可以免费或者低价退改签,等等。
而“拆包运价”,就是把除了飞机座位之外的其他所有服务拆分卖。比如把保险、退改签费用、餐食饮料、贵宾休息室、优先安检和登机,等等拆分了来卖。
而且,不同的购买渠道,不同的平台,因为航空公司与第三方平台的合同约定,也会出现价格的波动。
还有,偶尔航空公司会根据历史数据和行程情况预判延误或退票的情况,出现超售,比如100个座位,卖了105张票,也会对票价产生影响。
由此你会发现,买机票确实有点像开盲盒一样。
不同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航班,出来的票价格确实是不一样,这本质上跟大数据杀熟关系不大,而受资源稀缺和价格调节的影响。
08
那你可能会问了:那我想买张便宜的机票就这么难吗?
确实难。
因为本质上,说的难听一点,飞机就是为怼时间敏感度更高的人设计的,如果你足够有钱,时间更宝贵,那就选择坐飞机;否则坐火车或者其他交通就好。
这也是飞机和火车票的不同,因为飞机代表着速度和方便,火车代表着廉价和低速,但现在高铁速度起来了,价格同样不便宜。
不过如果你非要想要买便宜的飞机票,那么选择半夜或凌晨的、直飞改转机、选廉价航空、淡季出行、多平台比价,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策略。
说到底,最关键的是,要钱包鼓鼓,其他都不是问题。
因为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更快就意味着更高效、更昂贵,如果你既想要更快,又想更便宜,那么只能牺牲舒适感或其他。
说到底,成人的世界,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关键时刻,是要做取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