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济学》作者【美】罗伯特•麦基 【美】托马斯•格雷斯
想读《故事经济学》,是因为“有书”和“樊登读书”两个平台都讲了这本书,所以很好奇这本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今天把书看完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因为我不做营销,所以对于经济学部分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书中吸引我的部分是对故事的理解。所以,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的是,书中对故事设计的介绍。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就像是讲了一个故事。开篇先提出一个问题,观众有了屏蔽广告的自主权之后,传统广告业受到巨大冲击。这一变化导致企业必须调整营销策略。接着,作者从故事对人类的意义开始讲起,对故事的设计展开了详细说明。后面又针对企业的内容营销展开了分析,并展望了新型营销手段的前景。
书中观点认为:在进化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之后,人类产生了孤独感和恐惧感,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对死亡的恐惧,驱使人类去寻找生存的意义。而故事化的思维,教会了人类带着目的生存,人类在故事中找到生活的平衡。所以,讲故事、听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
作者对故事的定义实在是太精辟了。短短的两百多个字,道尽了故事的精髓:
故事最简单的形式是这样:在叙述的开始,主人公的人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并透过他的核心价值观表露出来(例如幸福/悲伤)。紧接着,打破平衡的事件发生了,不可避免地颠覆了主人公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他可以坠入爱河(正面)或是失去所爱(反面)。为了找回平衡,主人公决定采取行动。从这一刻起,一系列因果相连的事件随之发生,随着时间流逝,动态渐进地令核心价值观在正负电荷之间来回摇摆。故事的最终事件彻底改变了核心价值观,进而把故事推至高潮,主人公的生活重新回归平衡。
作者把故事设计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受众=意味深长的情绪感染
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好故事。要想牵动受众的情绪,而且是引起受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必须要让故事的受众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因此故事应该讲给特定的人听。比如说小男生喜欢听打怪兽的故事,小女孩喜欢听公主、仙女的故事。同样的故事讲给不同的人听,效果千差万别。因此故事在设计之初,就应该选好目标受众。
第二阶段:主题=平衡
故事发生之初,主角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而且核心价值观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个平衡是个相对的平衡,日常生活总会有些小的波折,只要主角不是必须在相冲突的价值观中作出选择,就应该理解为平衡状态。
这个部分,故事的背景设计得越详细,越接近真实状态,受众就越容易有代入感,故事就越容易感动人。在这个环节,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整个故事要围绕一个或多个二元对立的核心价值观展开。这样的故事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阶段:激励事件=失衡
在这个阶段,需要突然出现一个意外事件,导致核心人物的生活无法维持平衡,此时故事才正式开始。要解决自己面临的重大危机,主角必须作出选择,要么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要么是两难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将改变他原来的生活。
第四阶段:欲望对象=未被满足的需求
为了让生活回归正常轨道,主角会有一个必须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必须要得到某个东西,这种欲望推动主角采取行动,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第五阶段:第一个行动=策略选择
想要得到欲望对象,或者说接近欲望对象,主角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第六阶段:第一个反馈=悖反期望
给主角的努力设置障碍,要么有敌对势力来搞破坏,要么受其他偶然因素影响,总之要让主角白忙活一场,甚至让他的努力适得其反,也就是俗称的“虐主”。
第七阶段:危机下的抉择=洞察
此时,主角处于更大的风险当中,离目标越来越远,但他从自己的第一次行动中总结经验教训,冒着更大的风险,采取第二次行动。
第八阶段:高潮反馈=闭幕
主角完成任务,生活再次归于平衡。
这一套故事设计模版,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故事。如果是长篇小说把第七和第八两个阶段多重复几次,直到大结局为止。
因为我不做营销工作,后面的企业经营部分感触不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