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伴项目:
这个项目,我是以「产品设计」+「程序员」身份参与,app设计由设计师出图,我负责产品交互逻辑以及用户体验部分,并推动项目进展。
原设计图由如下(部分展示):
原型图 原型图在此设计图基础上,做App的交互逻辑,工作如下:
交互设计逻辑 交互设计逻辑关于交互和用户体验,我举个例子:
下图是「火伴」App中一个 视频 + 文字的滚动界面。
视频 + 文字滚动原型图这个界面是个常见的「视频」+「文字」滚动视图,那一般的做法,是将视频固定在底部,随着界面滚动。但是我觉得这种交互设计「效率不高」因为有个普遍现象是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和敏感度在逐渐降低,「字多不看」这种理论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所以我设计成「视频模块」固定在界面上方,不随着界面移动,这样就可以做到在看视频的同时浏览文字,也可以选择先看视频再看文字,两种需求都可以满足。现在「腾讯体育」使用这种交互方式做的,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用4,5,5S手机看,会觉得屏幕好小,内容过于拥挤。所以我在「火伴」app中将这部分功能设计为,在4、5、5s机型中「视频」与界面同时滚动。在6,6s及Plus机型中「视频」固定在界面上方,达到最好的效果。安卓机型同理,按尺寸划分。
产品思考:
关于需求:
我们经常说用户需求,可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呢?用户的就一定对吗?不,不一定。我理解真正的需求是本质的需求,就是事物的本质。比如金融产品的本质是通过钱的流动产生利润。众筹的本质是通过多方面的资金注入,用个「提前打折」的概念帮助产出产品来获得回报。人是利益取向的,大多数人会更关注短期的利益,就如下面「摩拜」的例子可以看出,用户需求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就一定能获得用户的支持。
举例说明:
关于摩拜(产品路线&用户需求方面):
有一直关注摩拜和ofo,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摩拜刚出来的的时候其实是有问题的,比如第一代车过于沉重(实心轮胎)并且扫码开锁系统繁琐,引发了一些用户抱怨。ofo抓住了这点,推了更传统的自行车,更简单的锁,所以ofo出来的时候爆发式增长,大家都说ofo更方便,更好骑。可是呢?到现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口中最好的共享单车,还是摩拜。因为ofo的「轻便」「好骑」伴随着更大的损坏率,「ofo坏的太多了,就算能开锁也好多问题」这是ofo用户抱怨最多的。而摩拜呢?推出来几代新车,越来越轻便以及原来越好骑,所以大量用户回归摩拜。这个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抓住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就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人是利益趋向性的,会在意短期的利益,但是只要抓住本质和基本需求,尽管会经历动荡,但总归会获得用户的。很多商业模式通用。
关于iPhone:
我喜欢iPhone的工业设计,精致,严谨,但是我不认为苹果称得上工业设计的标杆,它有点家大业大就得听他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苹果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1、iPhone的截屏功能是「锁屏键 + Home键」,但是不管是用正常尺寸还是Plus,这个「截屏」操作都无法单手实现,或者很难。我理解,截屏这个功能是个快速操作,使用率非常高。而且很多情况,需要截取瞬间图片,所以这个操作一定要方便快捷,但是iPhone目前的截屏功能非常麻烦。改进:我的想法是可以吧截屏功能设置为「下音量键 + 锁屏键-右手操作」(目前这个组合是重启功能)「上音量键 + 锁屏键-左手操作」。首先这个组合可以单手操作,其次,将「截屏」&「重启」功能做个对调,因为「重启」是个需要确认的功能,那双手操作可以有一个延迟操作并确认的效果,反之,可以单手操作「截屏」非常方便快捷。
2、iPhone7的Home键不可以按下。这个设计我不赞同,因为违背了使用常理。首先人在思想和行为统一的情况下才是最舒服的状态,也就是说,Home键在人的心理是个可以按下的按钮(这是历代iPhone带来的使用习惯)iPhone7并不可以按下导致第一次使用iPhone7的时候会感觉很「奇怪」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个奇怪感就是「历代iPhone带来的Home键使用习惯」那为什么我们用了一阵后觉得还不错,因为我们接受了新的习惯「Home键不可以按下」。而且iPhone的「软件交互」做的非常棒!通过软件手段代替了原本Home键可以按下的效果,比如「按下会有震动,触碰会有交互效果」等等。但是我们的「使用习惯」被改变了吗?Home键不需要按下了吗?不是!不信,你可以将iPhone7关机,然后按按Home键,会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它为什么不可以按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