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类似人。在这群人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的长期目标。占3%的这部分人,25年后基本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调查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也被这个调查鼓舞过,立志要做那3%的一员。但N年过去了,绝大多数立志做3%这部分人的人,实际过得并不好。
个人认为,目标不可无,但立目标,绝大多数人应该考虑的原则是“看菜吃饭,量力而为”,绝非为了显示高大上而立些脱离自己实际情况的flag。
原因有二。
其一,目标太过宏伟,给到自己的压力必将过大,能够承受超高压的万中无一,绝大多数人在遥不可及的目标之下,将倍感沮丧,而被挫折折磨多了,锐气也就没了。姑且不论是否有人自暴自弃了了过完余生,单凭丧失激情这点,也可以推断难以有大成就。我们没必要像《功夫》中的酱爆那样欺骗自己“很明显,我就是这样的人”,毕竟他在骗完自己之后,很快就被包租婆一巴掌干趴。
其二,即便有强大的意志力并保持激情驱动自己超宏伟目标奋进,但少不了让自己过得紧绷,机械单调的生活要求必须有极强大的内心来承受处理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而绝大多数人可没那么幸运拥有强大意志+强大内心这么牛逼的组合,缺少了这一自身条件,即便强逼自己目标不变,努力不变,最后收获的未必是快乐与幸福,更多的可能是某一瞬间的崩溃。从人生价值来看,这种失败的立志与坚持并不值当。
相信普通人都追求幸福人生——充实而舒坦。充实,需要通过实现目标来达成;舒适则需要享受生命来达成。没有目标,和不会翻身的咸鱼没多少区别;目标过高,和想吃天鹅肉的啦蛤蟆很像。唯立恰当志,做恰当事,才能更容易获取充实舒坦的体验。
何为恰当志?分段立志,不超己能力太多,不离现实太远。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阶段所定的目标,应该立足当下现实,评判后是努力跳就能达到的,最少确保有八成的达成希望,别搞得必须长出翅膀飞起来才能够到。一个阶段目标的达成,一个阶段的活得充实,即便某一两个阶段目标偏差了,只要其他阶段达成,也不至于颠覆整个人生。
何为恰当事?不违法,不背离社会道德。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好公民,所以违法的事情不能做;至于社会道德这个事,或许有人会特立独行,也能活出精彩人生,但从大多数人出发,还是建议在社会道德允许范围内做事,这样才不至于终日忐忑,活成暗夜活动的老鼠。规则之前,方能活得明白,活得舒坦。
不好高骛远,非得成为3%;不自暴自弃,苟活于27%。对于绝大多数的60%,只要稍微多一份毅力,稍微多一份坚持,努力跳一把就能达到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