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言
我在网路上的留言一直是:“一个匆匆的天路客,在网路中寻找同行的你”。这句话很简单,但给人的感观应该略带超世、孤独、凄婉、牵挂的意思。是的,正因着这份从信仰而来独特的生命感悟,促使我总是带着这样的情怀来抒写文章,并且十分期待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情怀里与至高者相遇。因此,若你读懂,乃是我幸;你若不懂,乃我憾也。
引言:足印的故事
怪我孤陋寡闻,前几天才在某个教会听到一位弟兄说这个著名的“足印故事”,据说这个“足印故事”在教会流传已久。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梦见和耶稣在沙滩上走,回顾生平,看见了沙滩上清晰留下两行整齐的足印——原来主耶稣一直与他同走人生路。但他发现,在他最艰难、最痛苦、最软弱、最悖逆时,沙滩上只留下了一行足迹。他不禁茫然问主耶稣:“主呀,为什么在我最艰难痛苦的岁月里,竟然看不到你的足印?”主耶稣回答说:“孩子,你看见的那一行足印是我的,因为在你最痛苦软弱的时候,是我抱着你走过来的。”
这个“足印传说”,初听很是感人,我们的主确实是满有能力且慈悲怜悯的主,正因为主有时候太好了,所以我们时不时地就把他想象成“保姆”一样,吃、喝、拉、撒他全管,好事坏事不计较,主好似铜身铁骨一般,你拿刀再怎么剐,他也不受伤。摸摸自己的良心,这是我的主嘛?难道圣经中整全的“主耶稣”是这样的吗?
对,沙滩上的确不时只留下一双“孤单足印”,而且是经常性的,那的确是主耶稣自己的足印,不过,究其原因,却不是这“足印故事”里所诠释的那么“温馨浪漫”……
我心目中另外一个“版本”却是这样的:
我不禁茫然问主耶稣:“主呀,为什么在我最艰难痛苦的岁月里,你竟然离我而去?”
主耶稣却回答说:“噢,你看见的那一行足印不是你的,而是我孤单的写照,但是,却不是因为在你自以为最艰难痛苦的时候,我把你抱起来,而是在我最艰难痛苦的时候,你认为跟我太痛苦太艰难了,所以撇下我跑了!”……
“你守不住那份清贫,忙着开公司做生意撇下我跑了……”
“你守不住那份冷淡,喜欢穿梭于灯红酒绿之间,撇下我跑了……”
“你风光得意,高朋满座,应接不瑕,撇下我跑了……”
“你炒房产,置宏业,风声水起,撇下我跑了……”
“你放眼未来,成全子女,享受现代美好生活,撇下我跑了……”
你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机会,太多的时间,撇下我跑了……”
自古以来,你就习惯于顾自跑路,习惯于将我撇下,习惯于不顾我的感受,习惯于让我孤单只影,习惯于伤害我,不信,你去翻翻圣经,这种版本的“足印故事”,随处可见:
“耶和华又对摩西说:‘你必和你列祖同睡。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上,在那地的人中,随从外邦神行邪淫,离弃我,违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申 31:16)
“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撒上 8:8)
“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约 16:32)
“……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太 26:56)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加 1:6)
“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地灭亡。”(彼后 2:1)
还有很多很多......
明明已经不在主怀里了,还自我安慰硬说在主的怀里;明明是主自己一行孤零零的脚印,却说自己还在跟主一起走着哩,真不要脸!
我们喜欢将一切都贴上恩典的标签,好让自己享受的心安理得。赚钱多,恩典!事业兴,恩典!人生如意,恩典!诸如此类等等。在我们所读的圣经中,似乎再也找不到撒旦的攻击、世界的诱惑了;再也没有了肉体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骄傲的试探了,天下太平,全是恩典。至于十字架,早就没影了。
好多人嘴上挂着恩典,口头禅“感谢主”,很“属灵”,实际却是礼拜不来,主日学不带,诗班找不到人影,问为什么?太忙了!钱赚得越来越多,嘴巴上的“恩典”也越来越多,没想到的事,上帝的“恩典”竟然是叫人不要亲近上帝,那行脚印早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还说我在主怀里挺好的。
上帝好“傻”,竟然给人恩典叫人不要亲近自己,难怪他自己得落个孤零零的下场了,你不会说上帝是“活该”的吧?这不是我所信的上帝!
人为什么总是常常离弃上帝、撇下基督呢?那是有人认为上帝(基督)的步伐太慢了,慢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慢得跟不上消费水平,慢得跟不上通货膨胀,慢得跟不上我们心里的预期。上帝的脚步非但慢,甚至是“超慢”,慢得超过常人的耐性和理解力的极限,于是,一个个都撇下祂,宁愿照着自己或世界的节奏调整“步伐”拜拜了。
一、上帝究竟有多慢?
这个时代,“慢”差不多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了。然而,我所信的上帝却是如此的“慢”,祂非但不能一步到位,甚至连“一日一小步”都算不上,简直可以用蹉跎岁月和原地踏步来形容!
因此,类似于《叹思之情》的诗歌便应境而生:
第五段:
主你能否忘记你曾经应许,你要回来,接我与你同在?
但一天天又一年年的过去,我仍等候,你却仍未回来!
求你记念,我已等得好疲倦,而你踪迹好像当初一样远!
多久?多久?还有多久的时候,你才应验应许来把我提走?
第六段:
日出日落,一世过去又一代,你的圣徒生活、等候、安睡,
一位一位,他们已逐渐离开,一次一次,我们望你快回。
我主,为何你仍没有显动静,天仍闭住,我们观看仍对镜,
我们在此依然等候再等候,哎呀,是否我们等候还不够?
《叹思之情》采用英国‘伦敦小调’的旋律,歌词和旋律的确非常优美,作者把对主耶稣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在歌声中潸然泪下,残酷的现实与主的应许相隔遥远,天边没有一点兆头证明主要来的样子,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上帝脚步为何如此之“慢”,“慢”得人间任何理性都不能了解、经验无法感受、甚至连宗教情怀都不能臆想。
假若没有真正的信心,谁能与上帝一同漫步于沧桑岁月?
自从上帝决定将始祖逐出伊甸园的那天开始,祂就开始开出一张又一张“支票”,并且不断重复地开,要人耐心等待最终完全“兑现”的那一天。
耶和华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4-)
上帝含含糊糊地应许始祖,将来会有一个身份特殊的“女人的后裔”出现,祂将会击败蛇(撒旦),解救人类,挽回今天始祖被逐出伊甸园的悲惨下场。之后,上帝又更加含糊地“送”他们俩各一件“皮衣”,隐寓着某个关于“赎罪羔羊”的应许。
开了这两张“支票”(应许)后,上帝就把人逐出伊甸园。十分显然,这两张“支票”上面,都没有写明“兑现日期”到底是某年某月某日,于是,“等待”二字从此就成为人类的“宿命”,历史的本质!
究竟要等什么呢?上帝没有说得很明白,只是对应当初被逐出家门,想必等待的,应该是“回家”或“回家的呼唤吧”!......
然而,等待上帝应许的兑现,等待回家或回家的呼唤,全由上帝说了算,对人类,既成的事实却是渺渺无期。
于是,只有活在当下才是实际的,是人力可以安排和分配的,因此,打从人类的第二代该隐开始,人类中的“主流”便是决心要打破这个“等待的宿命”,开始了“种地”、“建城”、“发展”、等等诸如此类行动,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自然还有一些人对上帝的“支票”挂心,愿意继续等待,该隐的弟弟亚伯就是其中之一。亚伯天天盼望着伊甸园的大门可以重新打开,静心倾听“回家的呼唤”,可惜,他一直等到死--被哥哥杀了,还是没有等到。而上帝的回应,却仍是不确定:
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创4:10)
上帝似乎是说,亚伯的死是不会“不了了之”的,祂总会给他一个“交代”,好回应他血的申诉。但如何交代,什么时候交代,却是语焉不详,比较清楚的,倒是该隐的下场。
从此,人类不仅仅是要等待回家,对于那些含冤受屈的人,更是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色彩,而这份沉重,最终必须由上帝的审判与报应来作最后的了结。
但那个时刻,还要等多久呢?……
二、等还是不等?
整本圣经所记载就两种人,一种是愿意等待上帝的人,另一种就是不愿意等待上帝的人。
愿意等的人,自然是死心塌地、傻傻地、痴痴地等,即使等得再苦、再累、再疲惫,也会坚持等下去;不等的,自然是背道而驰,非但目中无神,还会反抗到底。该隐就是反抗“等待回家宿命”的代表人物,而他的第六代子孙拉麦更是“青出于蓝而胜开蓝”,不但要反抗“等待上帝的审判与报应的宿命”,还要自己立自己为“终极法官”,自任“终极裁判官”:
拉麦对他两个妻子说:“亚大、洗拉,听我的声音;拉麦的妻子,细听我的话语: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24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4:23)
该隐子孙,不但铁了心不走“回家路”,更决心把世界打造成为一个无需上帝,“完全自治”王国,由人类来自己充当“立法”者和“执法”者。
然而,既然有反抗者,自然也就仍有“痴等”者——亚当三子塞特的子孙们:
塞特活到一百零五岁,生了以挪士。7塞特生以挪士之后,又活了八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岁就死了。以挪士活到九十岁,生了该南。 以挪士生该南之后,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并且生儿养女。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岁就死了。该南活到七十岁,生了玛勒列。该南生玛勒列之后,又活了八百四十年,并且生儿养女。该南共活了九百一十岁就死了。……(创5:6-14)
这些人真的好长寿,动軏八、九百岁,肤浅的人自然以为这是“福气”,却不知他们漫长的一生都是在等,在等“回家的呼唤”,等“公义的伸张”(这些人与强悍暴戾的拉麦之流共同生活,会怎样受尽欺凌呢?)结果,差不多个个都是等了八、九百年,到老到死,还是等不着。
如此过了不知多少千年,到挪亚的父亲——另一位拉麦,都还是在等:
拉麦活到一百八十二岁,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挪亚,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创5:28-29)
这份等待隐隐约约透露着关乎一位上帝所恩赐的“儿子”的信息,会解救他们脱离最初的咒诅,遥遥呼应那个“女人的后裔”的应许,但却似乎又不完全是。
……
挪亚终于出世了,然而,这解救却又要再等到六百年后,即挪亚六百岁的日子才成就。而所谓“解救”的方式,是人所共知的洪水与方舟,得救的,是茫茫人海中的区区八个人。
洪水退后,上帝在彩虹中给挪亚的,并不是当初在伊甸园时开出的支票的兑现,而是又开了另外一张支票,来补充或延伸原来的那张“支票”: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创8:21-22)
洪水与方舟所带来的,显然是一个“不是兑现的兑现”,人类的罪性并没有根除,世界依然在某个终必被毁灭的“阴影”之下生存。上帝给挪亚所开出的“支票”延伸了之前的“支票”,以此来说明这个世界还得再存留一段日子,一直到最后所有的“支票”兑现的那一天。
一切又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而这张“支票”也是含含糊糊,上面既没写确切的期限,也没有其他的暗示或明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洪水后、方舟后,人类的宿命——等待“回家”、等待“最终审判”的宿命,并没有实质改变。意思是请继续耐心地等!
到底等还是不等?
三、何人能与上帝同步?
这时距上帝开出第一张支票的日子,少说已有数千年了。
……
自然,那些不肯等、反抗等之宿命的人,总是主流。洪水后的第四代(挪亚-含-古实-宁录),人类又固态复萌:
创11:1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2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3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4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结果,终于在上帝的“介入”之下,巴别工程半途而废,人类四散,离家门更远,也就是距回家之日,更是渺渺无期。
……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日,上帝终于在主流之外找到一个竟然还在等的人,就是亚伯拉罕,向他发出了回家的呼唤,或说又开出了一张“支票”:
创12:1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2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3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然而,这个回家的呼唤,却也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呼唤。亚伯拉罕本身,以至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都没有一个能在有生之年,见到上帝的应许的真正兑现。他们只是在人间流浪,甚至流浪到埃及,最后为奴为婢……直到摩西领他们出埃及,不过,那已是八百年后的事了。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好不容易出了埃及,一路历尽艰辛,却只能看一眼迦南美地,于120岁死于尼波山谷。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杀入迦南,看似“建国”之后,又辗转了三、四百年,到大卫和所罗门手下,才勉强说是江山初定,建了个实际只有两个温州大小的王国。上帝给亚伯拉罕开的“支票”,至此总算兑现了一点(很少很少的一部份),但这已是上帝跟亚伯拉罕说话一千二百年后的事了。
……
在大卫朝上,上帝又向他开出了“支票”:
撒下7:12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13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 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 15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所废弃的扫罗一样。 16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
没想到“支票”开了,但是这个小小的大卫王朝竟只有两代就告南北分裂。三百年后,北国以色列不复存在,四百年后,南国犹大国破家亡。历时五百年的以色列王国几乎灰飞烟灭。之后呢?
之后,当然还是等待,等待另一张“支票”——“复国”的兑现:
耶25:11 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 12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次上帝开出的“支票”算是好一点,起码有个兑现期限——七十年。却是,好不容易才等到的那个“复国”,却是很不三不四的:
第一、所谓的“复国”,只是换了个比较开明的主子——波斯王,仅仅是愿意给以色列人多一点自由而已!
第二、后来的五百年,以色列人主子几度换人,由波斯人到希腊人到罗马人,一直处于亡国奴状态,两约之间还遭遇恶王安提阿古四世,更是苦不堪言,虽有马提亚起义成功,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那也不过昙花一现,很快被灭于罗马帝国。这算哪门子复国呢?
第三、实质的国没有复,属灵的国又如何呢?这期间虽有以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为代表的民族领袖,回来重建城墙与圣殿,甚至重新教导律法书,但看看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改着改着,终于改成了耶稣时代的律法主义、教条主义与犹太民族主义。
第四、最要紧的,是复国的灵魂——大卫子孙执政掌权,却是连个影都看不见,现实中掌权的是罗马主子、卖国求荣的祭司集团、投机取巧的希律家族以及各种黑暗势力的相互勾结。
苦苦再等,又一个五百年过去。公元元年,终于等到上帝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童女马利亚的儿子——主耶稣基督的到来——这一张上帝所开出支票的总合终于出现了,然而,以色列人非但没有复国,反而把祂给杀了。
到了主耶稣死后四十年左右(主后73),这个不三不四的以色列国,终于被罗马大军攻灭,再一次名符其实相地亡国了。这次亡国后,又过了六十多年(主后135),罗马帝国彻底禁止以色列人居住耶路撒冷。从此,以色列人四散天下。那些不肯接受耶稣基督的犹太人,唯有去等下一趟更加遥遥无期的“复国轮回”了。
一直到了一千八百多年之后,一九四八年的五月十四日,漂泊了近二千年的以色列人又一次复国,但其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程度,比主前五八六年的那次更加离谱百倍。既没有耶路撒冷城墙,也没有圣殿,居民中除了夹杂大量外族人之外,几乎没有纯种的犹太人了。除了那面残破不堪的哭墙,他们几乎找不到祖先留下的痕迹。只有会堂里拉比还孜孜不倦地教导他们的同胞,要耐心等待弥赛亚,那位上帝在旧约圣经所应许的受膏者。
......
然而,还有一个独特的群体,更加懂得等待的涵义——相信耶稣基督的基督徒,他们与犹太人刚好相反,不但相信弥赛亚已经来了,而且还要第二次再来。因此,虽然他们已经等来了耶稣基督第一次降生,但并不等于他们的等待结束了——即上帝开出的所有“支票”都兑现了。
然而,这个道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明白的,甚至连先知也并非一目了然。施洗约翰就曾雀跃万分地迎接基督,因他以为,主耶稣很快、甚至马上就会雷厉风行地施行终极审判,引入天国:
太3:7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8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 9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 10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11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12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但他失望了:
路7:11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 12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13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14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15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16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上帝,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上帝眷顾了他的百姓!” 17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18 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 19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看到主耶稣并没有像他想象一般雷厉风行地施行审判,却是和风细语地与群众有说有笑,他不禁疑心自己是不是等错人了。
当然,施洗约翰没有等错人,他并不需要等候别人,不过,他却需要等候同一位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事实上,主耶稣第一次来,只是含含糊糊地兑现了以往的全部“支票”的一小部分,所以跟以往一样,祂又开出了另外一张更大的“支票”,或说极大幅度地延伸了从前开出过的所有“支票”的内涵,要我们——
等祂第二次再来!
太24:29“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 30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31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 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启22:12“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 13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
祂说完一句“我必快来”就走了,下文如何?
下文是这样还是一个字“等”,而且一等就是二千年……
眼下,距亚伯拉罕之最初之约,已是将近四千年,距伊甸之约,更是久远得谁也说不清楚了。
还要等到几时呢?
……
四、圣经就是一本等待的书
看到吗?一本圣经,由创世记到启示录,上帝不停地开“支票”,却没有一张到现在是完完全全、清清楚楚、正正经经地兑现了,每张都只兑现那一丁点儿,就开出另一张更新版或扩充版的,然后,叫你继续等、慢慢等、耐心等,动不动又要等上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总而言之,整整一本圣经,都是上帝频频开出支票、又慢吞吞地兑现支票的实录,都是人类等还是不等的抉择与挣扎的记载。甚至可以这么说,打开圣经一看,几乎就能够看到一个大大的“等”字,而配合这个字的,是上帝慢、极慢、超慢的脚步……
于是乎,那些“主流”(大部分)早就决定不等了,而“次流”(少部分)等几下等不着,也纷纷效仿主流去了,剩下来的,只有屈指可数的“末流”了。这些“末流”终其一生都在等待着回家,得待着最后的公义伸张。
所谓信与不信,其实就是等与不等之别。
等,是等待上帝再领我们回家,不自伸冤而等待上帝的公义伸张!
不等,是臆想在人间建立万世基业,要自我保护、自我伸冤、自我主宰!
信与不信,并仅仅是从你口头上的教义是否正统和行为表现上是否体统准确反映出来,而在于你是否实实在在地等——等候主耶稣的再来、等候着上帝的应许应验之日。
不过,即使等也有两种型态:一是世俗主义版,一是宗教主义版。
世俗主义的不等表现为沉迷于在今生现世里建基立业,但注意,这不一定意味这样不等的人会看上去很自私,反之,他们可以表现得很伟大,很无私,譬如为全人类及子孙万代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之类。不过,无论他们看上去自私自利还是伟大无私,他们都不在意于等待上帝再领他们回天家,不热切于等待上帝最后的公义伸张,故而都在本质上等同不信。
宗教主义的不等却是更狡猾,因为它可以虚构、并假以某种永恒事业的藉口,好像是在为将来、为死后、为天国努力着似的。但事实上,它偷换了基督信仰里“等”的本质意义(等待上帝领我们回家,等待上帝的公义伸张),将它改换为做点什么让天国早日实现、让基督早点来,或让祂的“精神”可以体现在人间之类。他们好像在等而事实非等,他们根本没有耐心等候,却想通过人为造作的宗教活动来催促甚至代替上帝行事。这种心态,从本质上说,与不信所差无几,甚至更诡异难辨。
从你的肯等与不肯等,耐等与不耐等,就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你究竟是信还是不信!
所以,等待实际上基督信仰的核心与灵魂,其重要性远远超乎想象。没有绵长的等待,信就不成其为信:
来1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没有绵长的等待,爱也不成其为爱:
林前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没有绵长的等待,望也不成其为望:
罗8:22 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23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24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25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架空了圣经“等待”这个决定性原素及其过程的苍凉意境,所谓信、爱、望,就必定落入一种泛泛的人本主义或空洞的宗教概念里。等待,且必要是伤心悲凉的等待,赋予了基督信仰必不可少的血肉与灵魂。为了成就真实的信、爱、望,天父要我们等,一等再等,我们也要忍耐着等,一等再等。基督徒一生的使命,也不外是耐心地等,等他所信的、所爱的、所望的。
自亚伯、挪亚到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众先知和使徒,他们都不是信一堆教规教义,而是信一位上帝、一位基督——那位他们具体地深交过的上帝。他们对这位上帝的倾慕不是来自神学分析,更不是来自功利需求,而是来自在生命互动所建立的深厚情义。上帝对于他们,不是一个抽象的至高主宰,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道德判官,而是情深义重的慈父、朋友与良人。他们与上帝一见倾情,从此朝思暮想,对祂痴等一生一世。
因此,当《希伯来书》作者几乎概述了从亚伯开始、一直到当代基督徒的信心之旅时,他这样总结信仰的大结局:
来11:39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40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无论是亚伯还是挪亚,亚伯拉罕还是大卫,所有艰难的等待,都为了终极的相聚,否则,上帝的安排便不算完美。
结语、痴痴等待的人有福了
基督信仰,要信就要等,而等的气质,全表现在一个“痴”(傻)字上。
最近网络上流行某位太极宗师,约战某位西洋拳手,过招不过几秒即被KO在地,舆论一片哗然。什么太极拳过时了,又老又慢,岂能应付得了暴风疾雨的西洋拳法等等言论四起。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范例,对照今天的人们,“快”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了。
我们什么都要快,快餐、捷运、速递,谁还习惯得了慢吞吞的节奏?
因此,慢,对于今天的人们,就是失败的代名词!
然而,关乎人类生死的关键时刻却是决胜在“慢”字上!
挪亚花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去造一只方舟,那一百二十年的过程是非常漫长难捱的。对于挪亚一家之外的人而言,这只方舟就是一个大废物,让人耻笑的话柄。然而,正是这一百二十年耐住的寂寞,以至于在一百二十年之后的某日,它的作用终于呈现出来了,它也成为在那个生死攸关的一剎那,全世界唯一的有用之物。
相对于世俗的洪流,人类历史还有一样“超级大废物”——就是上帝的应许(支票)。对于那些吃饼得饱、只为今生好处来跟随耶稣的人,它就是一张毫无意义的废纸,不但没有一丁点实际用处,而且还妨碍了他们的价值观。
因此,就有人会像当年耻笑挪亚一样耻笑它:
彼后3:3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于是,今天很多所谓的“基督徒”已经不愿意再提这事了,在他们的宗教观念里,这张支票早已报废,最应该去的地方是垃圾堆!
只有那些痴心的“傻子”才会好好珍藏这张“废票”,当作宝贝,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它身上,深信终有兑现的一天。他们踩着与上帝相同节奏的步伐,漫步于历史长河,静静等候祂的到来。
因此,我们必须牢牢记得:
路16:8......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在今世之子的眼中,上帝是“傻傻的”——因为祂很慢,说了几百年、几千年的话,几乎再没有一个人记得的话,祂不但记得,还在意,还要认真地去全盘兑现它们。
而对于那些光明之子,他们在今世之子眼中也是“傻傻的”——因为他们也很慢,不愿意追随世俗的节奏,只守候与上帝的约定。所以,上帝说了几百年、几千年的话,他们都还死死地记得,并且较真,深信上帝终必全盘兑现它们。
于是,主耶稣说:
太24:13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意思是:
那些够快的人,他们或许会赢得今生;
但那些够慢的人,他们会赢得永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