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被讨厌的勇气》是带着好奇去的,作者好似抓住了大众的心理,莫名地就会将自己代入书中的青年角色,去疑问去思考去感受。当看到目的论的时候,我烧脑了很久,实在是拧巴的很。也由此得出,一直以来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在按照原因论看待我们的问题。
此刻,为了理解原因论及目的论的区别,我搜索自己身边的问题来做分析。例子:一年前的某段时间,我跟队友闹得不可开交,互相抱怨,都恨不得对方立马嗝屁,甚至我都将拟好的《离婚协议书》签字并递给队友,后来以队没有在上面签字而告一段落。
原因论:因为队友不同意离婚,结果才没有离成。
目的论:我压根就没想离婚,好不想承认呐,所以制造出队友不想离的原因。吃定了队友是巨婴,会听他妈的话;也吃定了他们会舍不得朦朦、那笔不算小数目的彩礼及这么好的儿媳妇(捂脸)。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分析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当时很冲动,而且又很矛盾,还带着一丝担忧。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很冲动的要离婚;孩子太小,离婚后是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如果在家带孩子生活费从何而来?如果上班,孩子谁来带?矛盾的集合体;以后自己一个人能不能将孩子带好?能否做到精神、经济两不误?无限的担忧。最后觉得维持现状更轻松。
不知道这样分析是否准确。不过那件事之后我的目标就变成了:具备一个人带孩子的能力!将重心从不满队友放到了提升自己,自己也确实在慢慢的发生变化。
我既然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不过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跟队友的距离越来越大,最后难逃离婚的宿命
(好奇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