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推出并非意味着微信要来充当应用分发市场的角色,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一方面,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和开发者已有的 App 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但不会支持小程序和 App 直接的跳转。随着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搜索等方式体验到开发者们开发的小程序了。用户只要将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体验过小程序后,便可在发现页面看到小程序TAB,但微信并不会通过这个地方向用户推荐小程序。小程序提供了显示在聊天顶部的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小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返回至聊天界面,而在聊天界面也可快速进入小程序,实现小程序与聊天之间的便捷切换。
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正在弃用APP,转向微信小程序,而小程序在互动方面很有优势。小程序有多火?除了腾讯外,百度和阿里两家也已经入局。去年,支付宝做起了小程序,淘宝会员码店铺也像小程序。而百度做得更早,此前的轻应用、直达号,再到今年4月重新上线部分企业的小程序。不过显然,更多用户认为,微信几乎垄断了小程序。实际上是一个向用户附近位置线下门店导流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在电商场景上,阿里可谓做到极致,但其他业态却难以触及。
小程序的概念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13年百度就提出“即搜即得”的轻应用,此外支付宝的生活号与小程序也非常相似,即在一个APP内集合其他APP的功能,让用户不用跳转其他APP,即可完成服务使用。结果很遗憾,百度和阿里都没有成功抢占市场。曼朗策划认为,原因在于产品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而且功能过于简单,设计华而不实。相比较来说,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广泛的使用场景。
2018年初,张小龙提出“探索线下精彩生活”。用户在商超、酒店、餐馆、医院等线下场景中,也能随时体验小程序。线下空间的泛化存在,再加上小程序与APP之间的相互跳转,小程序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无界穿梭。在功能上,小程序与APP之间的打通,让用户在微信内就能完成打车、订餐、订票、娱乐等多项活动,且操作简便。小程序简化了APP中的繁琐步骤,降低了打开步数,这样触手可及的体验,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
作为微信战略级产品的小程序,能够担起以社交为属性的购物模式。这一模式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或对某一事物或人群的信任为前提的社交购物。爱拼团的人,肯定都用过拼多多。小程序没有固定入口,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呈高度分散,许多时候是以场景驱动,而“拼多多”小程序的拼团购物社交却是一个很好的聚合器,也是最契合场景驱动。例如,用户发起分享后可分享给微信好友、微信群,邀请大家一起完成拼团,而小程序独特的卡片分享,更增加拼团的成功率。
而且,拼团没有门槛,在“拼多多”小程序中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团队发起人,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人,形成了平等的、多对多的社交网络。这就是从产品到社交的购物模式。小程序的拼团、社交立减金、直播分享等功能,很好的利用微信的“社交基因”,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通讯交流,传递信息。激活整个微信体系内的资源,包括群、朋友圈等,这都是其他的互联网移动购物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