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地美食行业有一段时间了,从运营美食公众号、抖音号,尝试开过餐饮店,再到现在负责美食App,接触过不同的餐饮商家和很多美食粉丝群体,基于对美食粉丝的研究和自己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聊聊美食用户行为和美食行业变迁的一些理解。
我们收集过几次的数千份以上的用户调研,发现在美食世界里基本为年轻人,正是因为年轻一族的行为习惯变迁,影响着美食从业者的运营方向不断调整。
工具查询时代
代表:大众点评
从用户认知和行为习惯来说,大众点评作为查询工具已经基本解决了找餐厅的问题。
大众点评十几年沉淀下来的庞大数据,已经把美食用户的行为习惯喜好都研究透了,用户找餐厅最核心的几个维度:距离、口味、环境、服务、价格、榜单,大众点评都做了足够大的数据积累。
距离:无论口碑多好的餐厅,如果不在附近,特意去吃只是机率的事,但如果在附近,就很容易成为常客。距离远可以去满足情怀,距离近却可以解决日常温饱,这是差别。
口味:决定用户是否选择的除了距离还有很核心的是口味,这是对菜品硬核的需求,可能会因用户口味的南北差异评价不一,但相信菜品质量过硬且稳定的店永远不缺口碑。
环境:年轻人对环境的追求不再是所谓高大上,而是能否找到年轻人的气息,是否适合拍照、聚会,是否能怀着一颗舒畅的心去品尝是关键。
服务:这是一个加分项,做的差不一定减分,做得一般可能不会有感觉,但做得好一定会加分,大家都在学海底捞,但有多少是能学会的。
价格:其实只是用户选择的一个参考值,如果前面几项都做好了,每个人均区间都会有相应的人群。
榜单:大众点评的具备一定权威性的榜单,从每个区域的各细分品类榜单到各城市的必吃榜,都能为用户带来很大的参考价值,之前还听过一个说法,如果能上大众点评的必吃榜,这个餐厅已经成功了60%,躺赚就够了。
这些是用户在使用大众点评时参考的核心指标,用户评价则是各项数据的积累。
看似完美的大众点评,用户基于庞大的店铺和评价数据能有更好的选择,但也会因庞大的数据更难选择,你希望把全深圳的餐厅都放到我面前,但我想吃的那家永远没找到。
加上大众点评的评价体系形成的规则,让越来越多的漏洞有机可乘,本身差的餐厅可以找人把好评刷上去,本身好的餐厅也面临着职业差评师或同行的恶意差评。
美食自媒体时代
正因为大众点评的诸多不便,让美食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以挖掘优质餐厅的方式切入找到另一片天空,成为另一批美食粉丝的美食指南。
公众号
公众号从2012年至今,已经完成了颠覆式的用户行为习惯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的美食号都是粉丝找美食的方向标,但时间和时代终究是把杀猪刀,美食公众号对粉丝的号召力从前几年的场场爆满到现在的拼运气。
除了公众号的大环境趋势不可逆外,也是因为很多美食公众号这些年来各种负面、违背初心的推广结下的恶果,看着慢慢没落的一些美食公众号,这个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美食公众号不会死,但每个城市还能剩下几个就不一定了。
抖音
美食抖音是去年开始兴起的一股潮流,它以一种更轻更快更全面的视频呈现方式快速占据市场,成为当下美食粉丝和商家的宠儿。
但后面也许美食抖音会比美食公众号衰退得更快……
首先,进入美食抖音的门槛极低,低到一个人一部手机自拍就可以成为一个探店网红IP,在短短的一年多,大量美食抖音号进入,引发的连锁问题越来越明显,推荐的餐厅质量参差不齐,粉丝增长越来越困难,高度雷同的内容让粉丝越来越乏味……
为了快速纠正,官方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重点扶持优质或创新的账号和MCN机构,联合当地的美食号推进城市落地活动,打通跟商家的卡券功能……等等。
当然,抖音等短视频时代不会那么快死,或者说仅仅只是刚开始预热,5G时代还没到呢,行业格局还没真正形成,但最后终究只剩下专业玩家的事了。
小红书
小红书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用户大多为高质量的年轻女性,社会最主流的消费群体。从一个专注于美妆的社区平台逐步变成生活全系列的分享及电商平台,其中社区不乏大量美食UGC内容。
身边很多人选择了小红书为创作平台,都说小红书的涨粉是最难的,但又是价值最高的,做个不夸张的比较,按粉丝比例定价的话,小红书比抖音的价值高10倍甚至几十倍。
小红书的美食内容,更多是以一种更潮更民主的形式存在,锁定的是有一定追求的年轻女性群体。
但小红书很难成为美食内容的主流平台,虽然现在平台也在不断开放同城的入口,但跟平台本身的结构和人群习惯很大关系,比如我们身边的人,有几个想吃饭的时候会特意去小红书找美食的。
美食电商时代
本地美食电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10年开始到2011、12年的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开始,本地美食一直是主要切入口,只是那时叫团购。
那几年,我也在广州某个团购网站任职,经历过一场场艰苦战斗后被淘汰出局,后来发展到整个团购时代的结束,只剩下现在的美团。
美食电商,大而全肯定不可能再撼动美团的地位,小而美却在遍地开花。
比如把会员特权做到极致的YHOUSE,比如严选本地2%靠谱好店的有点牛星选,还有各地的美食公众号都集中往电商转型。
电商是一个简单直接粗暴的方式,精选最好的商家及产品,用更低的价格吸引用户。但对于平台运营来说是极具挑战的,比如哪些才是好的产品,哪些才是用户喜欢的美食,怎样才让更好平衡商家与粉丝的需求。
随着本地美食公众号的纷纷转型和一些类似抖音的大平台的切入,加上原来的霸主美团口碑,本地美食电商将会成为未来一两年竞争最激烈的主战场。
写在最后
美食是一个高频刚需的行业,不会没有用户,不会没有市场,如何在这个充满机会的行业中开创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和模式,我们正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