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过错,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反思?聪明、有勇气、渴望上进的我们,不一而同选择了反思。我们腾出额外的时间,花精力去盘点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希望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能不再重蹈覆辙,或者把事情处理的更加好。可是,事与愿违,美好的事情在下一秒并没有发生,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三思而行, 意思是说我们在开展行动以前,需要周密考虑,思考一遍,两遍,三遍,甚至多遍,从而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从个人经验来看,即使我们大费周章,觉得事情考虑的非常周全了,可是行动后的结果依然不令人满意。可见,把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不到黄河心不死,在完美的驱动下,在行动前的三思之后,我们又开启了反思的模式。我们本以为,有了开头的三思,结尾的反思,事情就算划上一个句号了。可是,我们又常常在反思的一思上半途而废。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反思的力度上下的不够。通常在反思上,我们打了一枪,不管有没有集中目标,就跑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同行动前的三思一样,在行动之后,我们也要再三的反思,触及到我们伤疤的痛处。我们都知道卧薪尝胆的典故,说的是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每一天添一下胆汁,让胆汁的苦味提醒自己身上的耻辱和重任,从而他每天像打鸡血一样发愤图强。我们失败的经历,就像胆汁一样苦涩,如果我们不去舔舐,我们就会趋于忘记。或许我们没有君王的毅力,每天都去舔胆汁,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在一件事情的反思上,要不止一次的思考。让发生的事情不时浮现在眼前,告诉自己学到的教训,而不是事后诸葛亮,感伤一下。如果我们仅仅感叹一下,那就跟马后炮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我们说事前三思时,要记着,我们也要事后反思,事后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