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常常会听到或是讲出这样的一句话:成家立业,要先成家,再立业。所以,当我说出要等自己的事业稳定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作息时间宽裕了之后,才开始打算结婚生子这一类的话时,母亲便立马表示不同意,即刻用这句话来开导我。
当然,我并不同意母亲的这种观点,“先成家,再去奋斗事业,那孩子谁来照顾啊?”
“我啊,你妈和你爸可以帮着你们带孩子啊。你们年轻人,该奋斗就去奋斗你们的!”
“得嘞,我还是自个儿带孩子吧!你看李家孩子被婆婆带成什么样子了,在看看张家的孙女,这一个个的例子难道还不够吗?孩子给毁了,父母的事业再辉煌也是白搭!”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和你爸的思想都很靠前的,保证你的孩子我给你带出来乖乖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和思维,身处不同时代所接受的事物和看待事物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况且你们还隔了两个不同的时代,那思想教育方面就更不一样了。”
母亲听着我的话,有些沮丧的低下头,若有所思的低声喃喃到:“哦,也对哈。”
我家住在乡下农村,家家户户一栋“小别墅”,每家每户都能在自家的窗户边上瞧见。邻里乡亲之间也会在一天当中的几个时间点,聚在一起,聊一聊家长里短,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
小雨是李家的孙女,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只能周末回来一次,小雨便一直都爷爷奶奶抚养。似乎,隔辈亲,是我们每一代亲子之间非常常见的一种关系吧!每一个人的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儿女严厉教导,有一点小错误就棍棒相加,而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却疼爱有加,很多这种爱甚至不能说是宠爱了,姑且用溺爱来形容吧!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词儿,也不能完完全全的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了,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条件、无节制的爱了。
当然,小雨就是在这种爱当中最强有力的享受者了。
其实,小雨的爷爷对她都还算好,不是过度溺爱,也不算是冷漠相对。倒是小雨的奶奶对她,那才是无条件的。几乎每天早上,我们街坊邻居都是在她的哭声当中醒来的。今天不是家里人说了她几句,明天就是她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家里人没有满足她。每天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小雨就是要耍脾气闹性子。每天早饭餐桌上,只要听到小雨的哭声,安静的饭桌前,母亲一下子就可以给我聊上一大堆的有关小雨的趣事,竟也不想这早餐都吃得这么有滋有味了。
小雨的婆婆事事都迁就着她,什么条件都答应她,这在我们这一带,是大家都知道的,并且她比魑魅魍魉还让街坊邻里“闻风丧胆”。
每到一户人家,小雨从来不称呼任何人,即使你是爷爷辈儿的也好,叔叔辈儿的也罢,在她的眼中就只有吃的和玩的。首先,来到你家,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朝着你家客厅摆放的水果直奔而去,拿着就让她婆婆削给她吃。然后吃了几口,突然看见了你家放的糖果了,便立即丢下水果去拿糖吃。选来选去,相中一个外观挺不错的,拿给婆婆,放入嘴里。结果,似乎糖果并没有那么好吃,便立即就吐在了你家的地板上。对此,小雨的婆婆只是笑笑。
这一切,房屋主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却并没有说什么。可是,又能说什么呢?“你和孩子计较什么呢?”相信这是许多家长用来反驳别人的最好理由吧!
是的,她的确是孩子,但你作为家长的不是孩子了呀,对与错你自己清楚了啊。孩子小的时候,本就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本就需要作为父母的去好好的教导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每当孩子犯错误、闹脾气时,只是一味地把“她还只是个孩子,你和她计较什么”这样的话放在嘴边。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无理、蛮横,不明事理。等孩子长大了之后,作为父母的又反过来埋怨孩子不听话、叛逆,可是这一切又都是谁造成的呢?
还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有关俞敏洪分享的故事:一天,他和儿子乘坐地铁回家,儿子因为天性活泼好动,想让父亲陪他一起玩游戏。可是没过几分钟之后,坐在他们旁边一位乘客极不耐烦地对他们说到:“你们能不能安静点儿啊,吵死了。”原来是因为在嬉闹的过程中,儿子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吵着旁边这个看起来十分疲惫,于是想利用乘车的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的乘客了。然而,俞敏洪并没有为儿子袒护什么,也没有把“你和孩子计较什么”这些话搬出来。反而是十分诚恳的向那位乘客道了歉,并且转过身来向儿子解释道:“现在,这里是公共场所,我们这样嬉闹会吵着车上的其他乘客的。等一会儿我们到家了再继续好吗?现在,我们都安静的坐着,好吧!”儿子微微点了点头,随后便和父亲一起乖乖的坐着,一声不吭,直到下车。
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教育啊,我相信这样在孩子小小的世界观中,一定记住了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那么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孩子每次犯错误时纠正他们,我想在公共场合,那些禁止踩踏、禁止喧哗等等的一系列标语将不再用来提醒人们了吧,那些公共场合不雅的行为将不再出现了吧!
于是,我又试想了一下,如果这一事件的主角换作是小雨和她婆婆,那这个事情就可能被成为刷爆朋友圈、微博的新闻吧!当那位乘客对她们大吼时,婆婆或许会劝阻小雨,但很显然,长期形成的习惯使小雨完全不可能安静地坐上几分钟。那婆婆肯定也别无他法,只能任由小雨又哭又闹,惹得整个车厢的人都来关注。那么,便有人将这一过程录了下来,放在网上。顿时,便又引来一群网友的争执。
一种声音是为乘客报不平的:“这婆婆也太不会管教孩子了吧,在地铁上怎么任由孩子胡闹呢?”
同时,当然也会有为婆孙两个人撑腰的:“这人也真是的,和一个孩子计较什么,真没素质!”呵,这还真的是一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风波很快便又平息了。但,又有多少人去真正想过,这件事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什么原因才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呢?当然,没有人想过,也没有人深究过。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信息与资讯大爆发的时代,人们都在忙着接收其他各种各样的新讯息呢?去替这个“抱不平”,去给那个“指点江山”。却没有一个人,放下手机,离开电脑,逃离屏幕那一端的世界,回到现实里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呢?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儿时的故事吧。每每和母亲谈论到小雨时,她便会和我提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那时候啊,你才一两岁的样子。我在厨房里做菜,你就跑着在外面玩。不知怎么,突然就听见你哇哇地哭了起来。跑出去一看,你脸上五个鲜红的巴掌印。然后你爷爷对我说你对他吐了口水,他就教训了你一下。听完再看着大哭的你,我强忍着泪水,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把你抱起来走进了厨房。然后还不忘在你耳边说:“向别人吐口水是很不礼貌,很错误的行为,何况这还是你爷爷呢!爷爷这是让你记住,以后不能再这样了,知道了吗?”
听着母亲说着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是十分的吃惊。虽然从小爷爷奶奶对我并算不上十分疼爱,可对于我这样一个一两岁的孩子来说,现在听起来,我都觉得这有点过了。
每每说到这,母亲还是感到阵阵的心疼。“教育孩子是没错,但也不用下手这么狠吧!稍微打一下屁股都就可以了呀”当然这些话母亲在当时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将我抱着,一边安慰,一边借此机会教育我。
然而,现在的我对于这件事却连一星一点的记忆也没有了。或许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记着爷爷重重的那一巴掌打在脸上的那种痛吧,而是深刻的记得:向任何人吐口水都是不好的行为的这一道理吧!我想:这一巴掌其实没有打在脸上,而是给我深深的烙在了心里。
接着,母亲又露出欣慰的笑容继续说到:“但就从那次以后,你就再也没有吐过口水了。其实还是挺感谢你爷爷把你这个陋习给打掉了。”听到这句话,我觉得那一巴掌似乎根本不算什么,甚至可以用值来形容了。
我不敢说这一巴掌对我今后的人生路有什么帮助,甚至如果不是母亲提起,我都未曾记得。但是我相信,这一巴掌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意义深远,至少说在那个时候,这一巴掌为我打掉的是一个会让别人讨厌我的一个坏习惯。所以,时隔这么多年听到母亲谈起这件事时,更多地只有对爷爷的深深感激了。
孩子,是一个家族的延续,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他/她给予所以的爱,但是在爱的同时也应该请给予正确的爱。不要让孩子在这泛滥的爱的海洋中沉溺下去,迷失了自我。
经营好你的孩子,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后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一项事业,才应该是每一位家长父母,最该多花心思的。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