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路上,我习惯听音频,包括得到和知乎的课程。听得久了,发现1倍速的音频播放越来越慢,我不断地提速,1.5倍、2倍甚至偶尔能用到3倍速播放。
播放速度加快,但是收听的内容却没有觉得遗失,反而会更加聚精会神地听。
距离上班时间越来越近,时间不多了,我加快脚步,快走加小跑,周边的环境和行人几乎都注意不到辨别,眼睛只看着前方的路,耳朵里听的更加专注,仿佛周遭一片安静,只有音频的声音。
而以往用1倍速甚至更慢速播放的时候,下班回家慢悠悠地往回走的时候,我反倒更容易走神。插着耳机,但更容易被脑海里的事或者周围的行人、汽车吸引力注意力,大脑一片发散,回想起来,仿佛什么也没记住。
这个对比让我意识到一个行为特性,那就是慢下来容易发散,快起来有利聚焦。
想到这个行为特性,紧接着是下一波问题:快与慢分别意味着什么,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如何把握快与慢的节奏,驾驭自己的时空和人生?
首先对慢速与快速的特征、日常生活的例子,以及好处和坏处做以分析对比。
慢速容易发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慢下来的时候,信息输入的速度放慢,思考的时间空间充裕,能够放开地想,想到这想到那,都不设阻拦,就像水从杯子里倒到地上,它会向四周散开。
典型的例子,比如散步、慢走、甚至停下来的时候注意力容易被不同的事吸引,大脑的思维容易发散。
慢速虽然看似效率低一点,但能够有效促进不同念头的发散,引发更多发散式的碰撞,点燃灵感的火苗。
坏处就是发散地不好容易走神,再者慢速的人做事会习惯性拖延,显得不够干练。
而快速行动或思考的时候,大脑指挥部就一个声音“快快快”,头脑聚精会神,紧盯一个方向,别处来的信息可以视而不见。比如开车时选择性忽视四周动态变化的环境,只盯着前方的路。
典型的例子,比如短跑,全力朝一个方向冲刺即可,这时候注意力是高度聚焦的,要是走神非得摔一跤不可。其他如速读、速写、倍速听音频等均是如此。觉得自己容易走神,可以尝试提高速度,注意力就收回来了。
快速行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效率倍增,并且快起来有助于聚焦,从而保持单一稳定的节奏,还能提高精气神使人显得干练有劲。
但快起来容错率就低了许多,一旦走神就会错过大段内容和信息,而且速读速写来不及深入思考,很可能停留在表面,之后仍然需要对重点内容进一步细读以及反复斟酌修改写的内容。
快与慢适合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以下是对于行动快慢的一些行动计划的建议,供参考。
适合慢速的场景:
散步
发呆
冥想
说起来,慢似乎是一件人类本能的事,所以提供以上场景供参考即可,不再赘述具体方法。
适合快速的场景以及具体做法:
音视频加速播放:尝试把音频/视频的播放速度提高,从1到1.5,再到2;部分平台的最高速只能到2倍;但是像得到app可以做到3倍,大家可以尝试逐步递增,循序渐进提高速度。
快走:通勤路上,或前往有时间限制的目的地时可以尝试快走,既能节省时间,又增加了锻炼强度有益于健康。
速读。以往读一本书几个小时,对于速读,可以尝试1分钟读目录,10分钟速读全书,特别是章节相互独立的书目,找到并标记对自己有用的章节,后面进一步精读时只读标记的部分即可。将速读作为快速筛选内容的方式,能够节约总时间。
速听速读速写相结合:打开3倍速播放,同时读文稿,伴随播放和阅读,记录感悟最深最有用的内容关键词。
以上,便是今天对快与慢的一些思考,看了以上的内容,你能否做到快慢自如,发散聚焦灵活变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