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下班路上在听大熊老师的《格局逆袭》,虽然听得出很多陈安之成功励志学的感觉,不过正如他所总结的:虽然他是陈安之的学生,但并不是光讲成功学,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总结。书中文字准确犀利,很多问题都描述得非常到位,能看出作者文字功底的同时,的确积累了很多人生的阅历。虽然说他跟我年龄差不多,但是不得不叹服他的实践和总结能力。
我常想,如果我能静下心来把一件事情做好,那么,现在,我大概会有更多的收获吧。很多事情真的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行不行得通,不能因为听到一些很有道理的话跟自己当下的选择不是太对应,就动摇了,想要放弃。这其实是在给自己内心的恐惧寻找借口。
书中说,三十而立,人应该在30岁之前找到明确的方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30岁之前就听到这本书,或者是有准确的认知和明确的选择。所以,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吧。
书中另外一点讲得很好:降低自己的预期和目标。对于80分的事情,按70分的目标来做,如果做到80分以上,获得的成就感就会更多。
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要求太高,导致失落感大于成就感,所以,稍微降低一点儿,或许会更有动力。
另外,在工作中,如果能把每一天都当成离职前一天来过,不去担心被老板说,不再担心大家的眼光,随心去做事情,或许会有更具创造力的效果出现。作者举例说了一个放开手脚工作的人,反而走出工作瓶颈和迷茫期。想到我这半年的变化,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
做事情认真尽力做就行,做不了的也没什么大不了。放开心思之后,反而有种“解脱”的感觉,内心里也不再每日忐忑不安,似乎对工作也没有那么抵触和担忧啦。
这本书主要是以职场和职业发展为基础,讲述了很多关于格局和态度的道理。可能很多大道理大家听上去觉得很耳熟,但可能仅仅只是耳熟而已,自己没有归纳并为之付诸过行动,所以,道理永远都只是道理,不会成为我们的经验。
很多人不喜欢鸡汤类的说教,但我却觉得,在这个人人都似乎懂得很多道理的时代,不妨抽空听一下别人所讲的道理,看看自己真正懂得多少,又做了多少。可能是因为前阵子听了很多关于认知思维相关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帮助,是将提升认知思维和格局这个大目标,渗透到日常小事的各个方面。
曾经一直觉得我能理解的东西,大概大家都能理解吧,因为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但是这些年接触一些人,处理一些事,越发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而且,想要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那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其实并不是穷与富,或是美与丑的差别,而是思维认知的差别,而思维认知跟我们的见识有很大的关系,可能也跟大熊老师所说的格局类似。
我们需要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而我们为之又做了什么?这些问题的确定,就需要有认知基础和格局的协助,否则可能得出的答案会限定我们的圈层或者指向错误的方向。
提升认知和格局,不是为了让我成为更加成功或者多么高阶层的人士,而是打开我们眼界,拆掉我们大脑里很多个“思维的墙”,让我们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并让自己有更多的勇气去追寻更大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