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第十五天——信念形成的途径
上面的四个途径之中,第三和第四个途径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父母、长辈、老师等人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灌输很多信念给他。灌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语言灌输;二是行为灌输,就是在他们怎样做、怎样对一些事情
做出回应的过程里,孩子看到听到而形成了信念。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灌输给孩子的信念,其中绝大部分是好的,也帮助了孩子成长,但是有些时候,也会有例外。有一位母亲,对女儿说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上进心,女儿成长后谈恋爱时挑选的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男子。十年后他俩分手了,原因就是那个男子太有上进心了,总是忙于工作事业而没有给家庭足够的时间。这个时候她才明白,男人的上进心对她的婚姻幸福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四种途径也常常会导致不恰当的信念。在一个新出现的情况里,以前的信念不管用,需要新的信念去支持行动,例如,在新的工作环境里,一个人总是对我的问候不大有反应,这没有先例可供我参考,在苦思之下,我得出个结论:他妒忌我有能力。现在,凭着这个信念,我便知道如何对待他了。由此可见,行为需要信念的支持。但是,这仅是自己思考而建立的信念,可能很片面和主观。而思考的速度很快,说过一千次的谎言都可以变成真理,在脑里重复一千次“他妒忌我有能力”的结论,很快便是“一定是这样”的“真理”了。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态,只看到、听到并配合这个信念的东西,很容易便把自己困在绝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