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日子

作者: 风若儿 | 来源:发表于2023-03-16 09:21 被阅读0次

    妈妈走后,老爸成了家里的关注对象。让老人和我们住,老人觉得和我们在一起不方便,不同意;怕老爸触景伤情,想让老爸换个环境去住养老院,但他们这一代老人对养老院很是排斥,认为住养老院是一件让亲朋老友笑话的一件事情,坚决不同意!反复商榷后还是请保姆居家养老,因为老爸情绪不太稳定这期间我先陪老爸一段时间。

    自老妈走后老爸情绪非常低落,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时常情绪上会突然失控大喊妈妈的名字或者哭出声来。开始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都会第一时间冲到爸爸身边安抚,过后发现效果不好,有时反而让自己也陷入伤心境地,还会产生言语上的冲撞,不仅没有安抚老人的情绪,结果导致老人情绪更加糟糕。一次老爸在洗手间哭了起来,我按捺住冲进去的想法,在门外站住脚步,侧耳倾听,里面的哭声慢慢安静下来,伴随着流水的声音,擤鼻涕的动静,外面的人可以感受到他心理自我慢慢平复的过程,我放下心来,慢慢走到客厅给老爸倒了杯热茶,静静的等他从卫生间出来坐好,递上热茶,我们什么也没说,安安静静的让这杯热茶传递出我对他的关爱,他慢慢喝着茶,我打开电视,调到他爱看的新闻台,就去厨房做饭了。陪伴丧偶老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同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敏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但又有别孩子,他们非常脆弱,固执,说实话我有时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熟知的以前给别人做思想工作的老爸。所以作为孩子首先要接受现在的老人,面对老人偶尔情绪失控时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时间悲伤,学会给老人独处的消化时间,有时哭、喊也是一种有效的发泄,只要适可而止的哭喊,就不要打断,抒发出内心的悲伤,能有效发泄不良情绪、压力,使心情好转,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益处。

    自老妈走后老爸变得爱唠叨起来,情绪上来便开始说照顾老妈的一些让他后悔的事情,反复说我妈吃饭时爱吃的什么,然后自责自己没有更加关注妈妈的营养问题;反复指责自己为什么当时把她的假牙摘除,可是不摘的话就摘不掉了,嘴里塞了很多的食物等等这些让他后悔难过的事,边唠叨边落泪,开始我以为是和我讨论,很是积极的去劝说、劝慰,但我发现我的这样积极的反馈适得其反,老人更加焦虑和磨叨,深深陷入自责之中。和身边一位有经历大姐聊天,她告诉我,遇到老人这种状态时,先不要着急回答老人的问题,等一等或者不回答,所谓的延迟回答。老人反复叙述老伴在世种种可能性时,其实他内心是明白的,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只是内心不愿接受现实。作为家人最好的就是陪伴,倾听老人的诉说,不要把倾听变为讨论。老人反复述说的同时,其实内心也在否定自己所说的内容,自己去否定会让自己更容易接受事实,这也是老人积极向往生活的表现,所以要充分给予这一过程。这可能会慢一些,可能反复次数会多一些,作为家人一定要有耐心,给与充分的理解和陪伴,让老人达到自我治愈,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到睡眠,导致过渡疲惫、悲伤、紧张。

    由于当时防疫限制出入,加之年龄增加,腿脚不灵便,社交范围减小,又加上老伴的离世,这让老爸变得心胸狭隘起来,觉得子女要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和不愿服老的虚荣心,稍不如愿便火气冲天;另外一点除去忧伤老伴的离去,也还忧心自己的将来去向。面对这种老爸的焦虑情绪,我发现作为子女一味去说服或者出主意,并不能缓解他因此而带来的心脏不舒服、失眠等不适症状,这其实也是老人内心的一种恐惧,老人嘴上叨叨自己老伴在世时,他回家感到温暖的等等托词,就是在传达他内心的感受:老伴不在了,我何去何从呀!恐惧不安的这一时段如果只用语言和为他找方向起不到好的效果。我发现激发出他的关爱之心是一种有效手段。这时我往往用撒娇、说累等行为来分散老爸的焦虑情绪。如:“老爹呀我都做了这么多天的饭了,给点奖励呗?” “我好累呀,头痛,可能昨天着凉了”等等, 说到底老爸还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一听到我的诉求他会马上收拾好心情,给我倒水、拿药,并开始给我说絮叨起来注意的事项,或者说订好吃的给我补补----我们可利用他们这份关爱来缓解他们焦虑的心情。几个回合下来,老爸意识到活着不能活到过去,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唠叨、恐惧等焦虑情绪缓解很多。

    通过一系列的关怀,老爸已从丧偶的悲痛中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查阅了有关书籍这一过程从心理学讲也就是哀伤辅导,它是协助人们在合理时间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地完成悲伤任务,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手段。借用卡耐基的一句话:别让悲伤挡住了你的眼睛。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愿老爸每天都有一个花一般美丽心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w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