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设计模式文献综述第一版VS第二版

教学设计模式文献综述第一版VS第二版

作者: 行走中遇见 | 来源:发表于2024-08-23 11:11 被阅读0次

第一版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探索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模式产生的初期,人们开始了程序教学运动、普及编写行为目标、形成了标准参照测试概念、提出学习领域、教学实践和层级分析、开始发展形成性评价。其中,加涅在1965年提出的九种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行为和特征、拟定业绩目标、编制标准参照检测项目、提出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设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是教学设计模式的快速发展期,安德鲁斯和古德逊在1980年提炼出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评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和评价与修改等。1977年,肯普提出了肯普模式,概括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适当安排10个教学环节,这10个教学环节是: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了解教学条件、选择课题与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1978年迪克和凯瑞提出了以“教”为中心的迪克-凯瑞模式: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初始行为、写出表现目标、开发标准参照测试、开发教学策略、开发或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发展进入转型发展期,技术工具开始整合到教学设计模式中,出现移动学习的新型学习形式。

第二版

 有学者把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学设计模式的产生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和转型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模型从理论基础上分,可以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理论、以“学”为中心的ID理论和和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

(1)以“教”为中心的ID

1990年梅瑞尔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教学设计分代的设想,建构新一代的教学设计模式称为ID2,在此之前的所有其他ID模式称为ID1。第一代教学设计(ID1)首推“肯普模式”,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适当安排10个教学环节,这10个教学环节是: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了解教学条件、选择课题与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肯普模式”强调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聚焦点。加涅提出教学设计可以在“课程级、科目级、单元级、教案级”四种层次水平上进行,他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型包括九大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行为和特征、拟定业绩目标、编制标准参照检测项目、提出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刘丽平,2014)。

第二代教学设计(ID2)首推“史密斯-雷根”模式,史密斯和雷根鉴于教学系统设计中对教学策略研究不够充分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分析阶段、策略设计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教学分析阶段包括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者特征和学习任务;策略分析阶段包括确定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教学评价阶段包括形成性评价和对预期的教学过程予以修正(鲁子问,2019)。我国学者何克抗经过研究,开发出了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并在实践中设计出符合“双主模式”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他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扩展的ID2模型,与史密斯-雷根模型的主要区别是把教学模式纳入了教学设计过程并把它置于教学策略之后,使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这是对第二代教学设计的新发展(何克抗,1998)。

(2)以“学”为中心的ID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建构主义的心理学为基础,典型的有情景设计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斯坎克提出教师要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得他们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创设情景时应遵循六个步骤:确定目标技能、明确需求任务、选择注意焦点、制定实验计划、构建学习环境。情景教学被英语教师广泛采用,教学效果良好。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自我学习需要,在学习共同体成员间互动、交流,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成目标的全过程。它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以期达到镶嵌式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抛锚式教学常见于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之中。麦里恩伯尔教授提出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学习任务、支持信息、实时信息、分项任务实践”四要素,它将“任务-信息-实践”构建成为一个“链”,凸显了学习者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体验过程。四要素教学设计倡导的是真实性的“任务”,广泛用于我过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之中(刘丽平,2014)。何克抗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国内以“学”为中心的ID的代表,此模式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来展开教学。

(3)“双主模式”

    我国学者何克抗经过研究在实践中设计出符合“双主模式”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他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扩展的ID2模型,与史密斯-雷根模型的主要区别是把教学模式纳入了教学设计过程并把它置于教学策略之后,使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这是对第二代教学设计的新发展(何克抗,1998)。此外,何克抗在总结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辩证性,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指导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模式文献综述第一版VS第二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ww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