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情

作者: civilian | 来源:发表于2016-05-09 22:23 被阅读17次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和山连在一起。家的周围都是山,近处的可以一眼望到山尖的大树,远处的绵延千里,直到消失在蓝天白云间。

      小时候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从来没有想过外面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儿,更不知道大山并不是哪里都有的。直到长大陆续求学、工作,才离开这片大山,离开这个我熟悉的地方,这个点缀了我所有童年记忆的地方。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熟悉这里的每一丝气息,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约上小伙伴上山采野樱桃,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挖野菜,也知道在头一天将番薯埋到火堆下滚烫的土里,第二天去挖出来热乎乎香喷喷的。

      离开了家,独在异乡,经常会在某个初春的傍晚回想起小时候在山里寻找一种野菜的日子,也会在某个冬日的早晨想起曾经在山里捡松果的时候。山伴随着我成长,我的记忆里也满是山,满是那片有我跑过的足迹的山。

      小时候一年中最清闲的就是冬天了,天气转冷,临近年关,地里的活儿也忙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为了过年和过冬做准备。秋天过了,就要开始准备一些过冬的干柴火。我很喜欢跟着大人们一起上山,拿着竹篓,到林子里去捡掉落的松果,以及干枯的树枝。松树很多,而且也并不是每年都会到同一个地方去捡,所以捡起来很容易,穿梭于被松针和枯叶淹没的小道,不用太久就可以捡到满满一篮子。当时觉得特有成就感并且干劲十足,装满了马上兴高采烈地运回家,然后又回来第二趟,第三趟。喜欢去树林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冬天叶子差不多都凋落了,不用担心会像夏天一样,突然被什么可怕的虫子吓到大哭。

      冬天来了,下雪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所以现在在外面看到下雪并不会跑出去到雪中欢呼,可能是小时候见得多了,没有新鲜感了吧。头一天晚上就开始飞起鹅毛般的雪花,第二天不用大人来叫就自己乖乖起床了,就是为了到雪地里去玩。大人并不让我们长时间在外面玩雪,担心会冻感冒。所以我们为了师出有名,就打着扫雪的旗号去玩雪。一般一夜之后地上的雪可以没到大人的膝盖,用扫帚根本扫不动,就只好拿铁秋去一点一点的铲。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喜欢干活,那么有新鲜感,反是长大后变得懒撒了,有时甚至脏衣服都要积攒一些之后才肯洗,也不爱出门,更喜欢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影。

      下雪之后,家里的大人也不再那么忙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坐在一起,围着火炉,磕着瓜子,说说话,那是我迄今为止我回想起来最幸福最美好的回忆。平日大人们都是很忙的,没空理会我们,一早我还没起来他们就已经出门了,晚上回来也很晚,累了一天,基本都是洗漱完就睡觉了,真正能围坐到一起,陪我说话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候特别忙的时候,连我们小孩子也经常被叫去帮忙干一些不太重的活儿。那时倒是觉得是个乐趣,不会有厌烦的情绪。所以对于冬天的期盼,或许更多的还是期待团聚和陪伴吧。

      当然,对于冬天的期盼远不止于此。过年嘛,总会预备一些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也可以天天有肉吃。小孩子都嘴馋,我也不例外,而且特爱吃肥肉,以至于后来长大了,偶尔还会被长辈提及。其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自己熬糖做芝麻饼,这是一件很复杂也很辛苦但是乐趣无穷的事情。刚开始买不起白糖,就自己熬麦芽糖。满满两大锅材料,最后才能熬出小半锅的糖。糖很甜,那个滋味,让人一辈子难忘。现在街上有好些做糖人的,可以做出各种好看的形状或者动物来,侧重于艺,可当时不一样,那糖可是很稀罕的。糖熬好以后就开始和面做饼,面粉和糖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揉面,最后分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拿一个木质的模子,其实就是一块小木板中间做成一个镂空的圆形,然后将面团放进圆形,用手将面团压平,模子拿开,一个圆饼就成型了。还有的模子比较复杂,中间没有镂空,而是雕刻了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下一步就是烘烤,那时家里肯定还没有烤箱,但是自然也有办法解决。两口灶台,一口大锅里用草木灰填到靠近锅口,然后下面铺上一层木炭,四周用瓦片架起支撑,放上大号的平底锅,待锅烧热后刷上油,成型的面团先拿到芝麻盆里滚一下,让两面都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再放到平底锅里面烤。然后另外一口灶,首先需要将大锅拿起来,用铁丝打一个环将锅反扣在灶台上,用一跟绳子固定在房子的房梁上,再用一个竹竿将绳子和锅固定在一起,然后下面烧大火,待锅里温度升高后,就可以轻松的将烧红的锅盖到大平底锅上面,这样上下受热,饼用不了多久就会膨起来,芝麻的香味也飘散开来。这个原理就相当于现在的饼铛,只不多方法比较原始,工具都是大号的,因为一年才做这一次,一次会做很多,工具小了难以满足需求。做芝麻饼由于过程比较复杂,量大,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很多。糖是需要提前几天就熬好的,然后做好一个一个的面团就要花费小半天的时间,加上后面的烘烤,一般都是从早上六点左右开始,一直做到晚上十二点左右,就差不多可以将这次的所有芝麻饼做好。做好后先摊开来冷却,等他们全部凉下来之后装到很大很长的塑料袋中,最后再装入大的纸箱中。最后放到高处,以免受潮或者被老鼠偷吃,当然,这种地方我们搭个小板凳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个芝麻饼过年的时候基本不怎么吃,因为相对于其他的吃的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个饼主要是在来年开春的时候,当做临时的充饥口粮,而且那时候地里还没有新鲜蔬菜和瓜果,自然就稀罕起来了。

      这段日子是一年中最闲暇最惬意的,家人都聚在一起,忙着准备迎接新年,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期待呢。小孩子盼望着新衣服和好吃的,大人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收入更好。

      从我那个年龄段开始就是一个分界线,年岁相仿的小孩子少了很多,所以平时的玩伴也并不是很多。加上自己又胆小,不怎么愿意出门去凑热闹,反倒是喜欢一个人出去瞎晃。这点到现在依然如此,十几年如白驹过隙一般,但是性格却没有太多真真正正的改变。现在依然觉得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那么索性宁愿一个人。所以偶尔自己一个人出去走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从小习惯了独处,长大了只身在外反倒觉得没那么孤单了,早已习惯了吧。

      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寄宿,由于学生数量骤减,家附近的学校已经没了。学校离得很远,那会儿去学校没车,要走大约2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两个礼拜才放一次假,上完最后一节课已经四点了,东西是老早就收拾好的,铃声一响,冲回宿舍拿起背包,和同伴汇合,然后就要赶紧往回赶了。同一个地方的总会有好几个玩伴约了一起回家,相互有个照应。夏天还好,晚上六点了天也还是亮的,不会害怕,但是冬天不行,五点左右天就黑了,总是要摸黑走好长一段路,所以那时候背包里我妈给我准备了一个小的手电筒,铝的,里面放2节干电池的那种,天黑了就拿出来照明。好在路走多了也熟了,哪里有个水沟,哪里有块大石头都一清二楚。我们回家是一个V字形,学校在这边山上,家在另外一边山上,中间不能直达,必须先下后上。学校出去一直是下坡,下到山底底是一条河,沿着河畔公路走三十来分钟,接着就要开始上山了,而回学校时则刚好相反。我那时一直希望可以打通一条天桥,以省去中间的折回,但这个恐怕很难实现。

      其实夏天倒不是很担心,冬天家里的大人一般会提前出们去接一段。记得有一次下大雪,星期天要回学校,我一早收拾好东西就出发了,我妈送了我一段,我一再让他回去,她才回去。不过当天地上雪很厚,还一直不停的在飞着雪花。后来一切顺利到学校了,但是那个时候电话没有普及,到了也没办法去给家里报个平安。到第二个礼拜回家时,我妈跟我说她回家后看到雪一直下,没有停,心里很后悔没有多送我一段。当时可能听着这个话还没与太深的感觉,但是现在想来心里很不好受。这些事情都过去十几年了,可我还记得一清二楚。小时候可能因为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机,没有IPAD吧,所有的回忆都是关于山的,那些往事似乎也就是几个月前的事情。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每次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不管我经历了多少次的别离,我仍然会失眠,我不知道我在担心什么,但总是惶惶不安,难以入眠。我知道,像我一样常年离家在外的人很多很多,他们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坚持着努力着。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好珍惜每一次相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既然爱着他们,就常常打电话告诉他们。

      我在山里出生,山里长大,我是山里的孩子,我会永远记得。不管以后如何,终有一天,我会再回去,因为那里有我熟悉的一切。  (2016.5.9nb)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xs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