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关于四个层面的教练问题
1)社会角色层面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角色?最重要的三个是什么?怎么排序?针对每个角色你的满意度(0-10分)?
妻子,女儿,姐姐,儿媳,朋友,员工
说到最重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选择和排序了,曾经觉得最重要的是家人,在付出也在逃离;认为不看重事业,却又是生存的根本死抓着不敢放;以为朋友比家人重要更能支持到我,却又渐行渐远。到现在,很多角色都慢慢的在剥离,看到这些有点恍惚,不知道按哪个阶段的自己来写。
这个问题让我心很痛,看到了角色混乱,我在用我认为的去扮演那个角色,却又一直都错位了,妻子、女儿、姐姐,但实际上我都是在妈妈的位置上,内在又是在孩子的状态。
之前的排序和打分是:妻子,女儿,姐姐,都是5分,打这个分数是因为功过相抵吧,付出了很多,无觉知的也伤害了很多,模式里尽力了,结果也许看似不理想,内心也还会触到很多的遗憾和心痛,但慢慢能释然接纳了。
现在的排序和打分好像只有自己这一个不算角色的角色了,9分,其他的关系主动去给的时候少了,更多的是陪伴。
为了扮演好这些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你付出了什么代价?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迎合,讨好,控制,强撑,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断掏空自己去满足他人的期待,去做一个别人眼里的好人,靠谱负责任的人,换一句认可,要一个不被抛弃的保障,要不到就加码,再要不到就用身体来受害,付出的代价就是身心俱损,内在无力绝望,关系也都去向了相反的方向,爱变成了伤害,自己也彻底迷失了,不知道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崩塌的时候委屈、悲伤、愤怒、怨恨、绝望、不甘、迷茫、心痛,各种感受夹杂着,不知道为什么就活成了这样,不知道错在哪里了,不知道出路在哪里。现在跳出来看,更多的是心疼和感恩。
你内心有哪些关于"应该"的限制性信念?(用应该造句,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我应该听话懂事,应该勤奋踏实任劳任怨,应该做个贤妻良母,应该做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应该帮助和照顾他人,应该守规矩,应该负责任有担当,应该多做事少提要求,应该说到做到,应该诚实守信
2)人格面具层面(阳光面)
你一直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别人评价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用三个词概括是什么?你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一直努力证明自己是个靠谱负责任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个善良的好人
三个词:可靠,有责任心,善良
付出的代价:不懂得拒绝,不敢提需求,害怕冲突,会经常逼着自己去达到别人的标准,还有大包大揽的承担很多事,忽视自己内在的感受和需求,内在冲突越来越大,消耗也非常大。
在你内心有哪些关于"必须"的信念,请用"我必须"造句
我必须说到做到,我必须靠自己,我必须承担起的责任,我必须有用
3)内在小孩层面(阴影面)
缺什么补什么,在你努力证明的背后你童年的伤痛和缺失是什么?你内在有哪些没有被满足需要(渴望)?
从小自从有了弟弟妹妹后,就觉得自己得不到关注了,他们有妈妈爸爸的保护,我没有,他俩还经常一起对付我,让我感到被排挤,不被爱。不敢提自己的需求,听得最多的就是你都这么大了还要什么,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深深的不配得。总说你是老大,你就应该照顾好他们,应该让着他们,应该怎么怎么样,好像我天生应该什么都会,害怕被说这都不会要你有什么用,没有用就意味着要被抛弃了。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我也想做个孩子,我也想撒娇,我也希望受委屈时有爸爸妈妈撑腰,总是感觉到背后没有人,空落落的,都得靠自己。
你内心有哪些负面信念,你觉得世界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你还可以用"我不能“造句…
人是靠不住的,活着太难了,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我太弱小了,我得不到保护。我不能依靠他人,我不能太冒尖成为排挤的对象,我不能承担更多这样风险太大了,我不能要的太多,我不能独自存活。。。
4)本体(真我)层面
你还记得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吗?你有哪些全然活在当下的体验?你有什么高峰体验?什么时候是你身心状态最好的时候?
童年在农村度过,有很多跟伙伴们到处疯玩的体验,爬墙上树,玩水,放牛,捉鱼,玩游戏,还有跟着干农活,都是特别美好的记忆。
好像从自己内心开始有了挂念之后就很少感受到无忧无虑了,全然活在当下的体验在成年后极其少,更多的是这两年有了临在的根基后才体验到。我的高峰体验以前会因为撑着做做完只想彻底放下而把那些体验都否定了,因为不享受过程,都是高压下为了达标而做的。我喜欢的高峰体验一是去年在安吉的竹林间行走,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爬山全程越走越轻松愉悦,完全没有累的感觉,平时稍微爬坡就会气喘,那是真的全然跟林间的竹子、风声、水声、鸟鸣声在一起;再就是临在与人交流或是分享的时候,同在的心流感觉,会有很多内在的东西自然流出,喜欢那个状态的自己。
你体验过临在吗?你每天人在心在的时间(头脑是寂静的)有多少?
接触体系好几年了,真正的开始让临在成为第一要务还是从去年十月再次遭遇震惊点开始的,头脑真的无计可施了,才开始相信临在的。现在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专门的时间来练习临在,或是在感受到身体不适比如头疼时,才会意识到入脑深了,就会选择回来。也会有烦躁静不下来的时候,就去感受这个烦躁,越来越能陪伴自己了。会抓住群体临在的机会来体验,通过场域的带动更能让自己临在,比如答疑、微课、共修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7630746/bfb53c1d8a62c3b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