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课堂上老师说的方法去阅读,刚好书架上有一本丁立梅老师的书,我试着拆解第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歌谣》。
作者第一段总写了阳光下的屋顶、树枝、道路和行人,她把阳光比喻成了钻石,在万物身上闪亮着,善待着每一个生命。
接着分别写了人和物。
第二段写做桂花糕的老人,由“宫廷桂花糕”的招牌引发想象,猜想桂花糕是从哪个朝代流入到民间?许是诗经年代?舌尖上便有了千古绵延的味道。
第三段分写,晒太阳的花被子和红蓝两双棉拖鞋,以及物件背后平凡夫妻的相濡以沫,一副夫妻俩前拉后推水果车的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
第四段是过渡段,从现实中的烟火凡尘过渡到到几千年前的俗世,晴空烈日下青绿草地上的人们。
作者写了古代的植物,男人和女人,一幅幅热闹非凡的生活画面在我的眼前铺开。
有《诗经》里出现过的各种植物;还有打猎、垂钓、击缶而歌的男人们;有着小麦般肤色的女人, 她们或放牧,或唱歌,或跳舞,或用歌谣呼唤爱情,或做好饭菜等良人归。
他们的歌谣率真,野性,是未染杂尘的璞玉,他们用它在俗世里谈情说爱,聊忧解愁。
我好像跟着作者的文字走入了画中,享受着烟火人间里细碎却踏实的幸福。
最后,作者总写虽然换了朝代,但是琐碎的生活依然在。
人们在这俗世里活着,爱着,唱着自己的歌谣,而自己,轻轻的聆听,沉浸其中……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写起,阳光下万物可爱,街道上卖桂花糕的老人,楼下晒太阳的棉布鞋、花被子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普通事物,通过作者的描述让我体会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暖。
文章里很多短句,两个字,三个字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中间部分的联想很多是《诗经》诗句中展现的古人生活片段,作者引用了“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等。
我想,或许这是作者翻阅《诗经》后,把现实和阅读联系起来,写下了这篇温暖《一个人的歌谣》。
课堂上老师也讲过,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从阅读中来,阅读,影视和生活得碰撞,引发的所思,所感,我们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文章。
这样看来,写作素材遍地都是,就看我们会不会应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