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灵魂往往朴素而真实
——关于乔治·吉辛《四季随笔·春》的读书笔记
今天开始做《四季随笔》的读书笔记。
曾经搜索过,网络时代如何做读书笔记。貌似像学生时代的那种逐字逐句抄写已经不现实了,更多的是用电脑记录,更快捷的是用各种APP,如有道、印象等等来做笔记。这样做出来的笔记,方便留存、查阅,也利于编辑、运用。
而我做笔记,就是把自己喜欢的章节、句子在电脑一字一句上打出来。
电脑上分两栏,开两个页面,一个电子书页面,一个WORD文档页面,然后看书,看到好的地方,边读边照着打出来。
并不是不可以复制粘贴。
我就是想通过打一遍的过程,记住这些好的文字。
这种方法,从《四季随笔》开始。
这本书,元月18日借来的,翻了一点,然后又去看电子书,总是零零碎碎地看,蜻蜓点水般,貌似看了,实则什么也没读进去。
今天用这种方法做读书笔记,非常有效果。
这让我得以认认真真地读这本书,得以发现书中美好的句子,也发现这本著作、或者说作者本人的伟大之处。
而这种伟大,往往藏在生活的细节中,藏在朴素的语言中,藏在真实的感受中。
1. 乔治·吉辛的奇妙经历
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介绍乔治·吉辛的:乔治 (George Gissing)(1857—1903),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下层社会生活和文坛人物著称,如《黎明的工人》、《德谟斯》、《新格鲁勃街》,但这些小说的影响远不如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有名。《四季随笔》在中国出版后,和《面对秋野》、《蒙田随笔》与《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齐名,成为散文书中的畅销书。
貌似这本《四季随笔》让他青史留名。好吧,看来我眼光不错,挑了一本好书。
乔治·吉辛是个有故事的人。
通过自身艰苦努力考上大学的吉辛结识了一位对他的一生极具毁灭性的女人:玛丽莲•海伦。玛丽莲•海伦是当时一个为工薪阶层服务的妓女。
自从和玛丽莲认识以后,吉辛就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交给她,最后,还去偷窃同学的财物给玛丽莲,结果被抓,关进监狱。然后吉辛被学校开除,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他去了美国,在那里写短篇小说艰难度日。
1877年,他回国后不久,又遇到玛丽莲,这次他娶了她。他认为婚姻能够拯救她,能够让她改邪归正。也是在此时,他开始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黎明前的工人》,可是出版后却无人问津。此时,玛丽莲又染上酒瘾,变成一个女酒鬼,吉辛只能靠给给别人当男保姆,做小时工做家务来维持生计。
1883年,他决定和她分居,但仍然每星期按时给她钱度日,直到她死去。
后来,吉辛他又结婚了,娶了一个工人阶级妇女爱迪丝。他希望能够通过婚姻让她变成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可是爱迪丝十分不理解丈夫的这种行为,在生了两个孩子后,两人离婚。
纵览吉辛的一生,其可谓是一位忠于自己信念的人,其一生都在致力拯救堕落妇女,而且其作品也始终是这样一个耶稣男拯救堕落女的主题。
吉辛生于1857年,卒于1903年,一生短暂,只活了46个年头。他一生写过23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和大量短篇,除了一部《新格拉布街》还有些独到外,大多乏善可陈,没有受到读者重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写作的功利性太强,急于养家糊口,羁绊了心灵的自由。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厌倦了以前的生活,于是隐居乡间,不再为出版商写作,而为自己写作。写作成果就是《四季随笔》,虽然译成中文只有12万字,然而它让乔治·吉辛从二、三流作家一跃而进入了英国一流作家的行列,让他的名字成为了不朽。
这个一生贫困潦倒的作家,死于二十世纪初。一生卖文,只够糊口。根据《四季随笔》前言中吉辛的叙述,我们猜测,可能就像文中的主角亨利•赖克罗夫特一样,在晚年吉辛得到一笔遗产,然后可以悠然生活,可以每天只是散步、发呆,看阳光一点一点照进屋子,“如乐意,我可以这样坐一整天,直至夜晚万籁俱寂之时”。
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刚刚不用被生活逼得为了生存而爬格子时,他死了。
而这本奇妙的《四季随笔》,就是在他可以悠然生活后,随意写下的文字。这完全不同于他贫困潦倒时期的文字,在对前后生活有了对比之后,他发现了生活的真理。
2.《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杂记》,即《四季随笔》
《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杂记》(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即《四季随笔》)是1903年发表的一部半自传体性质的小品文集,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日记中叙述一个隐士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回忆了过去生活。
作者认为,生活与思想的乐趣,可以战胜以往悲哀的回忆。吉辛在该书的“前言”称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是他的好朋友。据说此人以卖文度日,生活极其穷困。五十岁时,得到一笔遗产,使他终于摆脱了劳累的生活,迁居于埃克塞特乡下,远离尘嚣,在宁静中度过晚年。他死后,吉辛将他在埃克塞特生活时期写下的杂记,整理成为文集。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亨利·赖伊克罗夫特只是一个杜撰出来的人物,吉辛借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是杜撰出来的人物,但这个人物的哪一处没有吉辛本人的影子呢?
我在读《四季随笔》时,已经将乔治·吉辛代入到亨利·赖伊克罗夫特身上,两人已经合二而一,不分彼此。
我时时处处能捕捉到文字中有趣的地方。作为一个天分颇高的作家,吉辛敏感而又细腻。他将那种归隐山林的惬意,交织在四季变迁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用心阅读的读者,令之心动神往。
读《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杂记》,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小说来看,就当看一个隐士的故事,他的日常起居,他的喜乐哀愁,他的内心波澜;而我更愿意读《四季随笔》,把这些闪着光的文字,当成吉辛本人对自己每日生活与思考的真实记录,每一处闪光的思想,都代表着吉辛本人的立场。
虽然只是因为翻译的不同,一本书有了两个书名,但你喜欢读哪一种译本,你就会有怎样的阅读视角,也就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我向来读不进去小说,而充分地偏爱散文。
3.在这些文字中认识朴素的真理
读《四季随笔》,我究竟读到了什么?
我一向钟情于那些没有情节、甚至没有逻辑的文字,我到底在读什么?
其实,阅读是一个让眼中的文字与自己的心灵充分对话的过程。所谓共鸣,无非是人家说出了你想说而未说出的。其实真理人人会说,人人也都懂,但如何表达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当你看到那些令你心领神会的文字,其实,它们原本就隐藏在你的潜意识里,而作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用无比恰当的文字唤醒了它们。
以下是我读书时做的笔记,仅限于“春”这个章节。
这个笔记,有对喜欢的文字的记录,也有对它们的感悟。
(1)生活刚刚开始
屋子出奇的宁静!我一直坐着,悠然无比;我观察天空,看见金色的阳光照在地毯上——它形态各异,时刻变化着——我任目光游移与一个个形影和一排排可爱的书籍之中。屋内毫无动静,我能听见花园里鸟儿的歌唱,能听见它们拍打翅膀发出的沙沙声。如乐意,我可以这样坐一整天,直至夜晚万籁俱寂之时。
当我们不必为了物质生活而焦虑和忙碌时,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想象着吉辛这悠然而又随性的某一天(之后的每一天他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一个目光游移的人,一个生活与自然的观察者,之前那个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吉辛,此时才真正跨入了生活的门槛。
唯有悠闲的时光,我们才能触摸到生活的脉搏,感受到真实自我的存在。
(2)不安是错误之源
我知道——若我还有点见识——我生来就是要过宁静与思考的生活。我知道唯有如此,我所具备的优点才有用武之地。我活了半个多世纪,明白使世界黑暗的多数错误和蠢行,存在于那些心烦不安的人身上;明白使人类免于毁灭的多数善举,在于富有思考的宁静生活。世界日益嘈杂,而我,绝不会参加到这种越来越严重的喧嚣中去,即使仅就我保持沉默这一点而言,我也为大家的福利作了贡献。
吉辛对自己看得很透彻。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大半生的时间他无法得到他想要的“宁静与思考”,他疲于奔命,忙于生计,囿于生存。不安是错误之源,宁静让生命美好。远离喧嚣、躁动,保持一种安静,即使只是沉默。
(3)钱的意义
你对我说,钱不能买到最宝贵的东西。你说的这句老生常谈证明,你根本不了解缺钱是个啥样子。我想到,自己生活中由于每年缺少无力再多挣到几英镑,就得遭遇那一切悲哀和无聊,这时我真被钱的意义吓呆了。就因为贫穷,我失去了多么美好的快乐,而那些简单的快乐方式是每颗心灵都有权得到的啊!
世上的每个人,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贫穷是一道界限。这是一条无法回避的真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何尝不是仍然用这种标准将人区分为三六九等。
因为有过强烈的对比,吉辛对“钱”的意义认识深刻。贫穷带来的悲哀和无聊,让吉辛心有戚戚。因为没有钱,他无法结交想结交的朋友,无法在饥饿与买书之间立即做出抉择,无法获得宁静的生活。贫穷让他失去了很多的美好,而这种美好原本是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获得的。
我觉得,“钱不能买到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绝非出自穷人之口。
(4)关于精神
那令人痛苦的孤独——有时你的心灵渴望友情,却不得不忍受孤独——常常诅咒我的生活,而这只是因为我贫穷啊。要在精神上获益,必然需要付出王国的钱币,这样说,我想并非夸大其词。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虽然说这是一句玩笑话,说起来有一点现实和残忍,其实就是也曾学过的知识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日常吃馒头就很好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出来满汉全席的味道,因为没有尝过;穿过最好的衣服是集市上100块的外套,怎么去理解10万块的高定。
所以吉辛说:要在精神上获益,必然需要付出王国的钱币。吉辛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且毫不隐晦与遮掩。这是我敬佩吉辛的地方,不虚伪,不矫情,正视现实。
(5)我自己和世界
事实上,我从没学会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社会成员”。在我看来,始终只有两个实体——我自己和世界,而这两者的关系通常是敌对的。就组成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而言,我不仍然是个孤独的人吗?
孤独有时候是和世界保持距离的一种方式。
爱默生与梭罗都对孤独大加推崇。但重要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保持精神独立。所以,孤独,这里的孤独,不是孤僻、冷漠,而是始终保持一种精神的独立。吉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身处社会之中,但仿佛置身事外,“我自己和世界”,是相互对立的,“我”只是行过世界,却不在世界之中。
(6)过去和现在
我已进入了一种新的生活,在我的过去和现在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区别。仅仅一天之内我就惊人地成熟起来,这无疑意味着,我忽然有意识地欣赏起种种活力与敏感——它们一直在发展壮大但却为我不知。只举一个例子:直到那时,我对于植物和鲜花很少关心,可现在我发现自己对路边的所有花朵和植物,均深感兴趣。
这里的过去和现在,其实就是“有钱”和“没钱”的差别。贫穷让人疲于奔命。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吉辛得以“成熟”起来。
何谓“成熟”?也就是人生健全。只剩下奔波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你没有办法停下来,去欣赏、去体味、去关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寻。贫穷令人麻木,也失去自我,失去“活力与敏感”。
所以,经济状况对一个人的影响何其深远。也许你会说,无论富有贫穷,心都可以一样高贵。但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当一个人可以静下心来,去观察路边的植物和鲜花,也许才能体味到所谓“成熟”。吉辛从一贯的贫困、忙碌,到有了一笔钱可以比较安稳地度过余生,他最有发言权,来告诉我们,贫穷究竟是怎样一种界限,区分了生活,决定了心态。
(7)环境让美德变得容易
并非我所有的书籍都来自二手书摊,它们许多刚到我手里时,都非常整洁,封面是新的,有些甚至装订得十分堂皇,令人惬意。可是我经常搬迁,每改变一个地方,我那不多的藏书都会受到糟糕的待遇。说实话,我对待它们的安康通常不太关心(在所有实际的事情上我都笨拙无能),甚至最美观的书都让人看到我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不只一本书,被一颗打入包装箱的大钉严重损坏——它们受到了种种损伤,而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在我有了闲暇时间,内心也宁静起来,我因此发现自己越来越细心了——这是一个例证,说明“环境让美德变得容易”这一千真万确的真理。
环境让美德变得容易。看到这句话,我再次为吉辛的率真喝彩。一个勇于说真话的作家,一个敢于直面人的内心的作家,是值得敬佩的。
有了闲暇时间,人才能变得内心宁静,而宁静的心才能渐渐滋生美好,悄悄养成品德。正如“宁静致远”之意:静下心来,冷静地观察世事的变化,唯如此才能高瞻远瞩。
一个人处于宁静的环境、更准确地说是宁静的心境中,美德也变得容易。就像我们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可能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处于美好的环境中,人的自律意识也更为强烈。
一个内心焦躁不安的人,做出无理举动、不轨行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8)我们饱含的感情源于曾作出的牺牲
我知道有些人说他们乐意读图书馆的任何一本书,就像读到自己书架上的书一样。这在我看来是无法理解的。首先,我通过“气味”就知道自己的每一本书,只需把鼻子搁在书页里,它们就会让我想到各种各样的事。比如我的吉本,它们是装帧不错的八卷本米尔曼版本,我一遍遍地读了三十多年——只要我一打开它们,那美好的书页散发出的气味,就会让我想起所有获得这份奖赏时所产生的狂喜。或者我的莎士比亚,即那部剑桥版的莎士比亚——它有一种气味把我带回到生活中更远的时光。因为这些书是我父亲的,我在还不能够读懂它们的年龄时,父亲经常允许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让我恭恭敬敬地翻阅它们,以此作为对我的款待。这些书散发出的气味与那时完全一样,我把它们某一本拿在手中时便产生一种异样的亲切。由于这个原因,我不常读莎士比亚的这个版本。我的眼睛现在仍然不错,所以我读环球版的,我买它的时候也够奢侈了。这便是我为什么对书怀有奇特的感情,这感情源自于所作出的牺牲。
牺牲——它的意义可绝非是那么轻松自在的。我买过许多书,而花的钱本来应该用到生活中所谓的必需品上面。有很多次我站在书摊或书商的橱窗前,心中的渴望和身体的需求彼此冲突,使我备受折磨。就在用餐时间,我的胃叫嚷着要吃东西,但是我看见一本久已垂涎的书时停了下来,我注意到价格如此划算,“无法”放弃它,然而要买它就意味着得忍受饥饿的痛苦。我那本赫尼的《提布卢斯》即在这样的时刻抓到手的。它放在古杰街那家旧书店的书摊上,在这儿你时时会从一大堆废物中发现一本相当好的书。价格是六便士——六便士呀!那个时候我常在牛津街的一家咖啡店吃午餐(当然也是我的正餐),这是一家真正的老咖啡店,我想类似的店现在很难见到了。六便士是我身上所有的钱——是的,我在世上所有的钱,它可以买到一盘肉和蔬菜。但是我不敢指望那本《提布卢斯》会留到次日,我的手中就有了一点钱。我在人行道上踱着步,用手指摸弄衣兜里的铜币,同时眼睛盯住书摊,两种渴望在我身上斗争着。我买下了书,把它带回住处,一边吃着涂黄油的面包一边贪婪地读起来。
吉辛毫不吝惜笔墨,来描写他对书的热爱与痴迷,甚至他可以通过“气味”来辨认自己的书籍。我们不难看出,吉辛经常在买书与吃饭之间,艰难地抉择,最终还是选择忍着饥饿或者降低对食物的要求去买书。
正因为这些“牺牲”,吉辛对书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像父母对于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子女。是的,没有“牺牲”,何来感情?感情都是以“牺牲”为前提产生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一切皆有缘由。
(9)享受春天的美
最近,我一个早上又一个早上朝着同样的方向散步,意在看看一片生机勃勃的落叶松,它们现在呈现出来的色彩是世上最为可爱的,似乎让我觉得双眼清新惬意,又使我心中欢喜无比。很快这色彩就会发生变化,我已经感到最初那光彩熠熠的鲜绿,已在开始变成夏季的那种素净。落叶松片刻间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来——有机会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享受到这种美的人,是很幸运的。
在2018年冬天的此刻,整个世界被冰雪覆盖,极寒天气,滴水成冰。我读着这一段文字,想象着吉辛在生机勃勃的落叶松下漫步、感受,带着惬意与心喜。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光彩熠熠的鲜绿和无与伦比的美即将到来。是的,有机会享受到一个又一个春天的美,是幸运的。
但,有谁曾经在春天里觉得自己幸运过?在很多人眼中,春,无非是四季中的一个平常季节而已。然而,吉辛觉得幸运。
4.未完待续,也许就是永远
这本书,我只是读了“春”这一章节。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收获和感受,所以,做了以上的读书笔记。读书是有趣的事情之一。这边书有趣,还有更多有趣的书等着我。也许,这本书不一定能读完,但我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我读了,而且我会继续去读下一本书。
并且,除了读书之外,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
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一切未完,一切待续。而一切读过的书、看过的景、经过的事,都是美好。
一切美好,都在路上。
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至1月29日星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