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为宗脉之所聚
诸病源候论
卷之二十九 耳病诸候(凡九论)
一、耳聋候
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受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受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受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有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聋。
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候颊颧,其色黑。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辉辉 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纳气满。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渎,令人耳聋目盲。
《养生方.导引法》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手项上。治久寒不自温、耳不闻声。
又云∶脚着项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觉暖热、久顽冷患、耳聋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
2.脾不及则九窍不通
素问玉机真脏论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帝曰:恶者何如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脾胃论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
饮食劳役所伤,自汗小便数,阴火乘土位,清气不生,阳道不行,乃阴血伏火。况阳明胃土,右燥左热,故化燥火而津液不能停;且小便与汗,皆亡津液。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脉者,血之府也,血亡则七神何依,百脉皆从此中变来也。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有汗则风邪客之,无汗则阳气固密,腠理闭拒,诸邪不能伤也。
或曰∶经言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又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请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能生化万物。故五运在上,六气在下。其脾长一尺,掩太仓,太仓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禀,乃能熏蒸腐熟五谷者也。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六腑者,在天为风、寒、暑、湿、燥、火,此无形之气也。胃气和平,荣气上升,始生温热。湿热者,春夏也,行阳二十五度。六阳升散之极,下而生阴,阴降则下行为秋冬,行阴道,为寒凉也。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故六腑之气已绝,致阳道不行,阴火上行。五脏之气,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六腑生气先绝,五脏无所禀受,而气后绝矣。肺本收下,又主五气,气绝则下流,与脾土叠于下焦,故曰重强。胃气既病则下溜。经云∶湿从下受之,脾为至阴,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窍之源,使不能上通于天,故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胃者,行清气而上,即地之阳气也,积阳成天,曰清阳出上窍,曰清阳实四肢,曰清阳发腠理者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故筋骨皮肉血脉皆弱,是气血俱羸弱矣。劳役动作,饮食饥饱,可不慎乎。
凡有此病者,虽不变易他疾,已损其天年,更加之针灸用药差误,欲不夭枉得乎?
3.耳聋治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头轮
附耳论
论曰:耳者盖非一也。以窍言之,是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声者,有若火熇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
假令耳聋者,肾也。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从受气为始。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甲,肺受气于寅,脾正四季,此法皆长生之道也。
4.地黄饮 血风疮
【方歌】地黄饮治血风疮,痒盛不眠血燥伤,首乌丹皮生熟地,黑参归蒺草红僵
处方生地3钱,熟地3钱,何首乌(生)3钱,当归2钱,丹皮1钱5分,黑参1钱5分,白蒺藜(炒去刺)1钱5分,僵蚕(炒)1钱5分,红花5分,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血风疮,血燥痒盛不眠。
用法用量方中丹皮,《医钞类编》作“丹参”。
摘录《金鉴》卷七十四
生地黄 熟地黄 何首乌(生)各9克 当归6克 丹皮 黑参 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各4.5克 红花 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血风疮、旋耳疮迁延日久,血虚化燥生风,身体或耳内生疮如粟米,瘙痒无度,疮面粗糙,上覆痂皮或鳞屑,心烦便秘,夜不得寐。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椒、酒、鸡、鹅。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5.牵正散
《医方考》:“中风、口眼涡斜,无他证者,此方主之。艽、防之属,可以驱外来之风,而内生之风,非其治也;星、夏之辈,足以治湿土之痰,而虚风之痰,非其治也。斯三物者,疗内生之风,治虚热之痰,得酒引之,能入经而正口眼。又曰:白附之辛,可使驱风;蚕、蝎之咸,可使软痰;辛中有热,可使从风;蚕、蝎有毒,可使破结。医之用药,有用其热以攻热,用其毒以攻毒者,《大易》所谓同气相求,《内经》所谓衰之以属也。《成方便读》: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僵蚕之清虚,能解络中之风;三者皆治风之专药,用酒调服,以行其经。
6.哈欠的生理……
灵枢悬解
(刚刚打了个哈欠就看到这里
哎)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欠者,张口呵气也。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动则寤,阴静则寐。日暮阳衰,而未至遽尽,阴引而下,阳引而上,阴阳相引,故数欠伸。阳尽阴盛,蛰藏得政,则目瞑,阴尽阳盛,生发当令,则人寤。泻足少阴,补足太阳,阳旺而阴不能引,则欠止矣。)
7.肺之结于耳中,名曰葱茏
同时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也提出:“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所以感冒后肺经受邪,蒙闭笼葱,就会出现耳闭,听觉障碍症状。故可宗刘河间“耳闭治肺”之法
8.复原活血汤
外伤所致,淤血积于鼓室。
不拘一格,辩证对即可选用。
复元活血用柴胡,瓜蒌当归红花草, 桃仁大黄穿山甲,跌打损伤此方良
9.通气散《医林改错》
柴胡,川芎,炙香附
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病有千状万态,不可以余为全书。查证有王肯堂《证治准绳》,查方有周定王朱橚《普济方》,查药有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书可谓医学之渊源。可读可记有国朝之《医宗金鉴》;理足方效有吴又可《瘟疫论》,其余名家,虽未见脏腑,而攻伐补泻之方,效者不少。余何敢云著书,不过因著《医林改错·脏腑图记》后,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瘀之症,记数条示人以规矩,并非全书。不善读者,以余之书为全书,非余误人,是误余也。
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
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头发脱落
伤寒、温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用药三付,发不脱,十付必长新发。
眼疼白珠红
眼疼白珠红,俗名暴发火眼。血为火烧,凝于目珠,故白珠红色。无论有云翳、无云翳,先将此药吃一付,后吃加味止痛没药散,一日二付,三两日必痊愈。
糟鼻子
色红是瘀血,无论三、二十年,此方服三付可见效,二、三十付可全愈。舍此之外,并无验方。
耳聋年久
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白癜风
血瘀于皮里,服三、五付可不散漫,再服三十付可痊。
紫癜风
血瘀于肤里,治法照白癜风,无不应手取效。
紫印脸
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付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付必愈。
青记脸如墨
血瘀症,长于天庭者多,三十付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记,自古无良方者,不知病源也。
牙疳
牙者骨之余,养牙者血也。伤寒、瘟疫、痘疹、痞块,皆能烧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血死牙脱,人岂能活,再用凉药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症,将此药晚服一付,早服血府逐瘀汤一付,白日煎黄芪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付,三日可见效,十日大见效,一月可全愈。纵然牙脱五、七个,不穿腮者,皆可活。
出气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气管与血管相连,出气安得不臭?即风从花里过来香之义。晚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汤,三、五日必效。无论何病,闻出臭气,照此法治。
妇人干劳
经血三、四月不见,或五、六月不见,咳嗽急喘,饮食减少,四肢无力,午后发烧,至晚尤甚。将此方吃三付或六忖,至重者九付,未有不全愈者。
男子劳病
初病四肢酸软无力,渐渐肌肉消瘦,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咳嗽吐沫,心烦急躁,午后潮热,天亮汗多。延医调治,始而滋阴,继而补阳,补之不效,则云虚不受补,无可如何。可笑著书者,不分别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伤寒、瘟疫大病后,气血虚弱,因虚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查外无表症,内无里症,所见之症,皆是血瘀之症。常治此症,轻者九付可愈,重者十八付可愈。吃三付后,如果气弱,每日煎黄芪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补兼施之法;若气不甚弱,黄芪不必用,以待病去,元气自复。
交节病作
无论何病,交节病作,乃是瘀血。何以知其是瘀血?每见因血结吐血者,交节亦发,故知之。服三付不发。
小儿疳症计十九条
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热,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坚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发䀽。古人以此症,在大人为劳病,在小儿为疳疾,照前症再添某病,则曰某疳,如脾疳、疳泻、疳肿、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肾疳、疳热、脑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无辜疳、丁奚疳、哺露疳,分病十九条,立五十方,方内多有栀子、黄连、羚羊、石膏大寒之品。因论病源系乳食过饱,肥甘无节,停滞中脘,传化迟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热盛成疳,则消耗气血,煎灼津液,故用大寒以清积热。余初时对症用方,无一效音。后细阅其论,因饮食无节,停滞中脘,此论是停食,不宜大寒之品;以传化迟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之句而论,当是虚热,又不宜用大寒之品。后遇此症,细心审查,午后潮热,至晚尤甚,乃瘀血也,青筋暴露,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也;渐至肚大坚硬成块,皆血瘀凝结而成。用通窍活血汤,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汤,去午后潮热;用膈下逐瘀汤,消化积块,三方轮服,未有不愈者。
通窍活血汤方
赤芍(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老葱(三根,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 红枣(七个,去核) 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各处分量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盅,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方内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加味止痛没药散
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
没药(三钱) 血竭(二钱) 大黄(三钱) 朴硝(二钱) 石决明(三钱,煅)
为末,分四付,早晚清茶调服。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通气散
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
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川芎(五钱)
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疼立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瞀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
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痊愈。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血府逐瘀汤方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
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开列于后:
积块
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癥、八瘕之名,亦不议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今请问在肚肠能结块者是何物?若在胃结者,必食也;在肠结者,燥粪也。积块日久,饮食仍然如故,自然不在肠胃之内,必在肠胃之外。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有气管,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既是血块,当发烧。要知血府血瘀必发烧,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命;肚府血瘀不发烧,肚腹,血之稍末,虽瘀不致伤生。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倘病人气弱,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拘泥。
小儿痞块
小儿痞块,肚大青筋,始终总是血瘀为患。此方与前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三方轮转服之,月余,未有不成功者。
痛不移处
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
卧则腹坠
病人夜卧,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边坠,右卧向右边坠,此是内有血瘀。以此方为主,有杂症,兼以他药。
肾泻
五更天,泄三、两次,古人名曰肾泄,言是肾虚,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难事也。不知总提上有瘀血,卧则将津门挡严,水不能由津门出,由幽门入小肠,与粪合成一处,粪稀溏,故清晨泻三、五次。用此方逐总提上之瘀血,血活,津门无挡,水出泻止,三、五付可痊愈。
久泻
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亦用此方。
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
水煎服。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0.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佳
11.听神——心
12.问病人所居——外界刺激影响的耳鸣
头发丝——摩擦骨膜
咔咔咔咔咔咔的响——肌肉痉挛(客观性耳鸣)
去杖汤——芍药甘草汤
多种声音——心理疾病
13.
耳毒性耳聋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者有氨基甙(常见)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抗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剂(保兰勃林),铊化物制剂(反应停)等
14
.肾毒性药物:一、抗生素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氯霉素、磺胺嘧啶、诺氟沙星等。二、抗病毒类药物阿昔洛韦等。三、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等。四、造影剂。五、抗肿瘤药,如阿糖胞苷等。六、中药及相关的中成药。在临床上出现肾损害也比较常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己、关木通等;矿物类的中药,如含汞和含铅化合物的中药朱砂、雄黄等。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多饮水,促进药物在肾脏的代谢,减少对肾脏的损害。二、年老和年幼的患者应用药物时剂量需要减少。三、有些药物应该避免长期和超量服用。四、应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出现肾功能的损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