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
如果没有的原形或一些现象,那自然就不会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都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那么交易也是来源生活的。
先举个其它例子,诈骗电话很多人都接到过,而且有的电话你一接到就能听出是骗人的,但为什么还会有人上当呢?
原来记得接到个电话,上来就说“先森啊,雷好啊,我是北京XXX法院的”
我擦,一听就是骗子,马上把电话给挂了,多一句都懒得和他废话。
心里还默默的骂了句“这XX,这就智商还骗人呢,有几个会上当啊~”
可再后来又琢磨了下,既然这种骗局那么明显,但确实有人还上当被骗,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恍然大悟,这骗子用的是「智商逆淘汰」啊。。。
一上来就让你能很明显的让你听出他是骗子,然后正常智商的人都会秒挂电话。
这个时候骗子也就不浪费时间和你废话了,省的和你废话几个小时,最后被识破还是一样,不如赶紧再去打下一个电话。
可如果你没挂,说明一上来这么明显的破绽你都没发现,那么就说明接下来你比那些秒挂电话的人更容易上当。
比如现在我还是会经常接到一个电话,上来就跟我说,让我关注个XX票,什么明天能拉多少多少。。。
然后第二天一看,我擦还真涨了,然后有的人就会上当被骗,认为这个打电话的人真的很牛逼。
可很明显一般说的票,不是为了叫你过去给“抬轿子”,就是当天晚上其实该票就有利好,那么利好下第二天顺势高开的可能性也就很大。
所以这种骗局其实也很被识破,也是一个「智商逆淘汰」的过程。
----------
再说一个交易也是来源生活的例子。
以前坐火车你会发现,检票进了火车站以后,不用任何人去发号施令,所有人都会背着大包小包往里冲。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直接爬窗户进的场景。。。
其实火车还有半个多小时才发车,只不过因为就算你手里有票,也有可能上车后没座。
可现在坐高铁,进站后再也没有狂奔的场面,因为资源分配的很合理,所以不管你什么时候上,都会有座。
突然想到了股市中的涨停板。
就拿2014年11月开始的那波券商连续拉涨停说。
结局我们都知道,那波拉高是一次到位,后面冲进去的几乎就是被套在了最高点。
可如果你没经历过,是完全不可能理解当时场内人的心里。
你看着手中的持仓不涨,可当时券商板块却一个涨停接着又一个涨停。
而每次的上涨还都不是开盘直接封板,盘中还会留给你足够的时间进场。
你犹豫是否进入的时候,那对不起,第二天又涨停、第三天又涨停了,以这种方式来暗示你,好像你任何时候进都是对的一样。
因为有涨跌停板的限制,所以一旦今天涨停,那么就等于车上没有座位了,而第二天又出现高开,列车开始加速运行,你还不上车,那第二天又没座位了。
那么这种心理暗示就会迫使你去追,你往前冲。
所以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有冲动想追的时候多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