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特殊过年依旧上班。闲聊时,同事说“唉!过年不让放鞭炮,一点都不热闹,本来就没年味了,现在到好连年的感觉都没有了”。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政府下令禁止放鞭炮。我们厂的员工都签了不放鞭炮承诺书。我们理解,这是有益于大家的事情。政府的力度很大,听说晚上我们在家过年的时候,还派巡逻人员蹲点呢?凡是发现私自放鞭炮的,是要予以经济处罚的。
晚上吃过年夜饭,给亲朋好友发完拜年信息。便开始看春晚、抢红包。折腾到零点有点倦了,想想明天还要上班呢!心里带着几分忐忑,念叨着大家千万别放鞭炮啊!否则我今晚就要在吵闹声中煎熬了!往年经验,自零点开始你是甭想睡觉的!到了零点鞭炮声会霹雳乓啷响到天亮,对于我这种有声音就睡不着的人来说,简直是折磨啊!想着想着便睡着了。一早被闹钟叫醒后,我惊叹于政府的号召力与市民的执行力。真的没有放鞭炮的,一夜静悄悄的。国民的素质真是噌噌地往上涨啊。感谢我伟大的国民,跨年夜第一次睡个好觉。然而当听到同事抱怨,因为不方鞭炮少了热闹没了年味。我不禁黯然神伤,难道是我自私了吗?异或我有点孤独。为什么我没有因为没有鞭炮声而情绪失落?没了鞭炮我们就不过年了吗?
直到读了大作家冯骥才的文章《我们为什么要过节》才明白,鞭炮并不是过年的专属。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或为了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或为了庆祝辛苦的劳作换来的收获,或为了激发生命的活力,或为了加强人际的亲情,经过长期相互认同,最终约俗成,渐渐把一年中某一天确定为节日,并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如仪式、庆典、规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艺、装饰与食品,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与情氛的迷人日子。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还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中。可见我们的节日的内涵都是美好的。
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与当时科学的落后。很多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传承至今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节日,仪式感最重,习俗也最多。比如春节放鞭炮,古人认为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这一愿景是美好的,但由于时代进步了,我们知道燃放烟花爆竹并不能惊骇邪恶,因为我们已无邪恶可惊。对我们又威胁的猛兽要么已灭绝要么被我们圈养起来了!
大量的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们就应该剔除。时代是进步的,我们的节日习俗也应与时俱进,其仪式也应该科学化。放鞭炮并不是过年的专属,其他场合也放鞭炮。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不放鞭炮就说没年味了。年味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听觉的刺激。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习俗在不断地变化,不好的我们就应该舍弃。没了鞭炮我们还有春联,还有红包,还有五福。社会在发展习俗也在变,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心不变。
网友评论